2014-02-12 01:11:41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言論稱,中國央行正牽頭制定監管規定,防范快速發展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日漸增加的風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微信紅包在春節期間大出風頭,而近日余額寶推出保險版的消息又再次引起廣泛關注。新年伊始,互聯網金融的熱潮已經撲面而來。
與此同時,有關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討論也一直在持續。昨日(2月11日),《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言論稱,中國央行正牽頭制定監管規定,防范快速發展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日漸增加的風險。
不過,央行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并沒這方面的信息。另據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2月27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將在北京召開P2P網絡借貸業務座談會,了解P2P公司的經營情況以及對網貸監管方面的建議。
月底開P2P網絡借貸座談會
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向相關單位下發了 《關于召開P2P網絡借貸業務座談會的通知》。根據《通知》,此次會議的參會人員包括人民銀行條法司有關領導、支付清算協會有關領導以及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P2P網絡借貸企業代表。
去年12月,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牽頭發起成立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的75家成員單位涵蓋銀行、證券、支付、互聯網、P2P等多個領域。其中,包括四大國有行在內的商業銀行18家,國泰君安等證券公司2家,騰訊、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京東等互聯網公司3家,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28家,而P2P網貸公司則包括宜信、紅嶺創投、拍拍貸等10家。
據了解,月底將召開的會議內容包括了解各P2P網貸企業的經營情況、業務規模、業務模式及開展業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方面情況,同時還將就P2P網絡借貸行業監管與發展提建議。
《通知》表示,召開此次會議是為了解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P2P網絡借貸成員單位發展情況及相關服務需求,加強溝通交流,為監管政策的制定建言獻策。
一位P2P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們已經收到上述《通知》,目前也正在準備相關建議。
互聯網金融監管步伐加快
近年來,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一直大熱,但卻沒有明確的監管政策出臺。昨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央行正牽頭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規定。
P2P網貸行業在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問題也日漸凸顯。目前P2P借貸平臺的進入門檻極低,十萬甚至幾萬都可以做一個平臺,而且缺乏監管,平臺倒閉等事件頻發。據網貸之家的不完全統計,去年12月以前,已經有64家網貸平臺出現提現困難或倒閉、跑路的情況。
而一些P2P網貸平臺人士此前也表示,大部分從業人員還是希望能有一個監管政策出臺,對行業發展有一定的規范和引導作用。
從去年開始,央行對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了密集的調研,央行副行長劉世余也曾經在發言時表示,P2P網貸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
此前,在《關于加強影子銀行業務若干問題的通知》(即 “107號文”)中,在提及互聯網金融監管時表示,對于尚未明確監管主體的,需抓緊進行研究。其中,第三方理財和非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網絡金融活動等,由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辦法。當時就有P2P網貸平臺人士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步伐會加快,可能不久就會出臺相關的監管政策。
一位業內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監管政策真的出臺,也不應該只是針對P2P網貸行業的,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太大,應該都會有所涉及。也有報道稱,監管對象除P2P網貸外,也包括互聯網公司發放貸款和向消費者提供投資產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