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4 01:01:24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周雅玨 發自北京
昨日(2月13日),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了201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截至2013年12月31日,信托資產總規模再創新高,達到10.91萬億元,同比增長46%。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2013年信托資產增長情況來看,季度環比增速前三季度三連降,第四季度微增0.5%,信托業總體發展情況疲態盡顯。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數據符合預期,資產管理規模總量創新高,增速逐步放緩。而從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上升來看,信托業的轉型已現端倪。
去年信托資產規模逾10萬億
昨日上午,中國信托業協會官網公布了2013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截至2013年12月31日,信托公司信托資產總規模為10.91萬億元,與上年7.47萬億元相比,同比增長46%。另外,雖然2013年四季度增速回升到7.66%,新增1.54萬億元,但環比僅小幅回升了0.5%,信托業總體發展情況似乎疲態盡顯。
與此同時,2013年信托資產總規模從季度環比看,其增速前三季度三連降,信托業自2010年進入快速發展之后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述數據符合預期,資產管理規模總量創新高,增速逐步放緩。
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師李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信托業已經到了發展的拐點,信托行業經歷了從高速發展,到增速逐漸放緩的過程。未來,隨著政策環境及整個金融環境發生改變,甚至可能會出現總資產規模下滑的情況。
記者查閱中國信托業協會官網公布的歷史數據發現,歷年來第四季度新增資產規模較第三季度都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2011年第四季度新增資產規模環比增速達37.74%。2012年第四季度新增資產規模環比增速為27.93%。
一位業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第四季度環比增速上漲主要的原因還是節點因素較多,跟年底各公司突擊完成任務有關。再加上年底銀行資金較為緊張,信托業的機會相對多一些。所以,去年第四季度增速略微的上漲并不能改變發展增速的放緩的事實。
銀信合作占比去年大降
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末,銀信合作余額為2.185萬億元,占比20.03%,較2012年同比下降7.15%。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銀信合作業務比例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券商以及基金子公司同業競爭,吞噬了部分市場;另一方面,受銀監會在去年3月份發布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8號文”(即《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影響,銀行非標準化債權投資比例大幅減少,導致信托的相關通道業務減少。從政策的導向來看,主要是加強監管,收緊業務范圍,逐步讓信托業回歸到本源。
從資金信托的投向看,工商企業占比28.14%,同比增加1.49%;基礎產業為25.25%,同比增加1.63%;金融機構占比12.00%,同比增加1.79%;證券市場占比10.35%,同比減少1.2%;房地產占比10.03%,同比增加0.18%;其他占比14.23%,同比減少3.89%。
中國信托業協會專家理事周小明分析認為,2013年,信托資產結構仍然以單一資金信托、融資信托與工商企業運用為主,但具體比例與上年相比略有變化,這是信托公司在政策與市場之間進行適應性選擇的結果。
對于未來信托行業的監管政策,一位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未來的監管方向已經明確,就是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去年末在信托業協會上的發言,將完善信托業的治理體系的工作歸納為八項:公司治理機制、產品登記機制、分類經營機制、資本約束機制、社會責任機制、恢復與處置機制、行業穩定機制、監管評價機制。
上述接近銀監會人士還表示,隨著信托產品登記信息制度的完善,將更好地解決信產品的流動性問題,也會給信托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上升
2013年,出現了多起兌付風波,如中信信托發行的“中信制造·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項目;陜國投發行的“陜國投·裕豐公司二期建設項目貸款信托計劃”項目,以及近期中誠信托和吉林信托的相關項目等,一度引起行業高度關注。
但周小明表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個案信托項目出現風險事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未來,關鍵在于信托行業經營拐點到來之際,信托公司的如何轉型。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末,按信托功能劃分,融資類信托占比47.76%,同比減少1.11個百分點;投資類信托占比32.54%,同比減少3.3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19.70%,同比增加4.42個百分點。
在上述數據中,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的快速增長值得關注。事務管理類信托主要是體現信托服務功能,是利用信托的制度優勢為客戶提供財產的事務管理,而不是投資理財,但這正是信托的本源。
2013年,信托行業最火熱的創新業務如家族信托、遺囑信托、土地流轉信托等都屬于事務管理類信托。事務管理類信托的快速增長,也表明了信托公司在積極探討回歸本源的轉型之路。
周小明分析認為,信托公司未來業務的邏輯起點必須從融資方的融資需求切換到投資方的投資需求上來,更多地立足于委托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開發,設計相適應的信托產品。由此出發,信托業未來的轉型之道不外有三:一是基于私募投行的業務優化;二是基于資產管理的業務轉型;三是基于財富管理的業務轉型。
上述接近銀監會人士表示,2014年的信托業將會迎來創新業務百花齊放的局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