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9 00:47:04
談到汽車的自動化,李書福認為,“以后汽車無人駕駛都不是不可能,這是完全自動化。但是這個要到2020年左右,也不遠了。”
2月18日下午,成都東郊記憶園區,浙江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現身《成都商報》20周年特別活動——“我看未來20年”大型公益演講。李書福帶來主題為“我們未來的汽車生活”的精彩演講。談到汽車的自動化,李書福認為,“以后汽車無人駕駛都不是不可能,這是完全自動化,比如人在這里,你通過你的電話,說車子從你家里跑到這里來,這都是可以的。但是這個要到2020年左右,也不遠了。”
《《《
李書福詳解并購史:讓沃爾沃與吉利“并道行駛”
每經記者 江然 楊珺 發自成都
“我的夢想是造大家都買得起的好車,”昨日(2月18日),站在成都商報“我看未來20年”大型公益演講的講臺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談起了自己20年來的汽車夢,“怎么開發出能耗低、成本低,損耗小、健康環保的汽車,又能夠使互聯網技術在汽車移動終端里面得到應用,就是我們要轉型升級一個重要功課。”
說著一口標準臺州普通話的李書福,描述著在沃爾沃汽車公司位于北極圈汽車碰撞試驗室的經歷,講到精彩之處,他高舉兩只礦泉水瓶子,在空中反復比劃著。
在連續并購瑞典沃爾沃、英國錳銅、澳洲DSI之后,李書福認為,通過并購這個“特殊方式”,吉利才能實現快速成長,參與全球競爭。
并購改變吉利/
“我在這個行業里干了十多年了,有很多辛酸的淚,也有很多高興的淚,一天到晚四處奔波,就是為了‘未來的汽車生活’。”投身汽車行業十余年,李書福坦言與世界頂尖汽車同行比較,自身的技術差距還是 “明擺著”。而經過反復研究,李書福表示自己一點一點地成長已經不能滿足市場要求,并購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支持。
從金融危機期間收購英國錳銅公司全部股權,到收購具有83年歷史的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再到收購世界頂級汽車公司沃爾沃,吉利通過并購參與了汽車行業的“頂級工廠”生產。
“我們并購英國錳銅公司后,這家公司很快扭虧為盈,現在新產品也在有序展開。這次英國首相來的時候也非常關注我們的新產品。”李書福表示。
不僅是電動汽車,對于DSI的收購,也讓做了13年自動變速器研究的吉利找到了更多技術支持。據李書福介紹,國家在16年前花了8億元邀請200多名專家進行自動變速器研究,無果而終,而吉利在該技術上13年的研究也遇到了很大困難,但吉利沒有放棄。而并購DSI“對吉利自動變速器幫助很大”。
收購沃爾沃也讓吉利有了更多機會引進更多先進技術。公開資料顯示,除了目前在產的S60車型外,吉利和沃爾沃還正在合作開發一款全新的緊湊型車平臺。沃爾沃V40將基于該平臺打造并可能在中國和歐洲工廠同時投產。李書福透露,今年10月左右,沃爾沃第一款在吉利所有權框架下開發的XC90將面世,該產品采用新的基礎架構、新的動力總承、新的電子架構及新型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費用投入達到115億美元,單款售價在200萬人民幣左右。
此外,沃爾沃與吉利聯合成立了歐洲研發中心。其中吉利歐洲研發中心將開發基礎架構模塊。“這個模塊研發出來以后,吉利和沃爾沃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開發自己的汽車產品,為雙方都提供便利,當然這個模塊開發還要投入200億人民幣。”
收購改變的不僅是技術。完成多項收購后,吉利的營銷體系也在發生變化。根據吉利的規劃,吉利正在取消現有的帝豪、英倫和全球鷹3個子品牌,實現吉利品牌的回歸,同時在經銷商渠道商進行整合,向扁平化布局。此外,在研發制作平臺上吉利也在改革。公開報道顯示,吉利的八大生產基地中,四大生產基地正在重新布局,一改過去以品牌落戶的標準,轉而形成以未來車型平臺為標準落戶。
收購對于吉利變革的啟發也非常明顯,正如李書福所言:“隨著競爭形勢越來越嚴峻,只有用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標準建工廠、開發車型,才能迎來可持續的增長。”
“北極圈”的啟發/
收購沃爾沃無疑是李書福并購大戲中最耀眼的一幕。李書福昨日透露,起初表達收購意愿時,讓出售沃爾沃汽車的福特公司也意外不已,“福特高層看著我,一臉不可思議。”
實際上,在提出收購時,李書福對沃爾沃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并一早就認定了收購“全球最安全豪華汽車”的價值。
“并購的兩三年非常艱辛,但沃爾沃是一個在全球非常受人尊重的高端豪華汽車公司,且是一個完整的汽車公司,”李書福在演講現場說道,“從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到人才培養,零部件體系,以及和汽車相關的各方面基礎研究,都非常完整。”
據他透露,初次走進沃爾沃汽車公司位于北極圈的冬季實驗室,他徹底被震住。“這是當今全世界唯一一個由汽車公司擁有、在北極圈里的試車場。”
如何接手一個如此完整的汽車公司?它旗下幾萬名員工、幾萬畝地一個的大型試驗場又該如何妥善管理、有效利用?李書福最終選擇了 “尊重”。“我們要尊重沃爾沃優秀的企業文化,尊重歐洲成熟的商業文明,鞏固和加強沃爾沃在歐洲以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傳統的市場定位,開拓和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市場。”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汽車市場容量巨大,未來或將成為沃爾沃轎車的第二個本土市場,李書福更是對沃爾沃在中國釋放市場潛力寄予厚望。
“沃爾沃在歐洲的銷量是每年30萬輛,而歐洲市場總量才1200萬輛,”他說,“中國現在一年才賣6萬輛,但中國的市場總量是2000萬輛,如果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達到和歐洲一樣,那么沃爾沃在中國應該每年賣出50萬輛。”
當然,在接手沃爾沃后,雙方在理念上也有一些不同。沃爾沃汽車延續以往低調風格,不愿夸獎旗下產品,在采購上甚至采取“供應商滿意”的標準,這在李書福看來都不可取。“現在在中國,人們認為一個企業把產品特點告訴大家是它的責任,沃爾沃現在慢慢轉變過來了,也開始講它的技術和產品。”
盡管李書福多次帶領吉利“走出去”,成為嚴格意義上的跨國公司,但要實現“造大家買得起的好車”,他更關心的是如何“引進來”。
“現在通過并購等一些特殊方法,迅速提高吉利的研發能力。吉利派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到瑞典哥德堡參與研發,培養大量的中國汽車研發工程師,”李書福說,“大家協同起來,慢慢來推動吉利自身研發能力的提升。”
并購后,雙方陸續簽署了“沃爾沃汽車公司向吉利汽車公司轉讓技術協議”等一系列技術合作協議;去年9月,吉利和沃爾沃共同在瑞典哥德堡的歐洲研發中心正式運營。
“實現這些大的戰略構想以后,現在吉利跟沃爾沃又聯合成立了一個研發中心,”他說,“這種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一定能夠給吉利研發渠道的提升和研發成果的取得提供很多便利。”
吃不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從“四個輪子+一個沙發”再到“四個輪子+一塊電池+一臺電腦”,李書福對于汽車的理解從來都簡單但前衛、精確。“一塊電池”代表了汽車的新能源方向,而“一臺電腦”則代表了汽車的智能化方向。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代表特斯拉,李書福在多個場合已經表達了“特斯拉未必是汽車業方向”的觀點。
“什么時候才能造出能充一次電跑400公里的電動車?”現場有觀眾提問。
“這個問題很簡單,多放一塊電池就可以了。”李書福笑答,“目前電動車市場的問題并不在技術。我們始終認為,純電動汽車在價格、性能、可靠性、使用經濟性、便利性等各方面,如果跟傳統汽車比起來有很大差距的話,這個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少,我們吃不準。如果油價繼續上漲,那純電動車一定有很大的潛力。”
李書福表示,吉利與沃爾沃在電動車方面,將采用由電油混合向純電動方向發展的方式過渡,不急于投入純電動車量產。
而汽車的智能化也是吉利與沃爾沃緊鑼密鼓研制的一大方向。李書福透露,沃爾沃生產的一款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始全球最大規模的試駕。談到汽車的自動化,李書福很有興致,“以后汽車無人駕駛不是不可能,比如人在這里,通過你的電話讓車子從你家里跑到這里來,這都是可以的。但是這個要到2020年左右,也不遠了。”
《《《
李書福的新汽車觀:互聯網是“知己”電動化、智能化是大方向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征程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仿佛已經成為一個符號。3年多前,由他所一手導演的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案例,如同一個現實版的童話故事演繹。
僅過去短短幾年,2013年沃爾沃已實現盈利,銷售穩步增長正走向重振。有了沃爾沃的助力,吉利的轉型道路上也愈加走得順利,已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走出去”的標桿企業之一。
從收購DSI,到“吞下”沃爾沃,再到去年全資收購英國錳銅公司,業界甚至稱他為汽車界的“拯救者”。
2014年2月18日下午,成都東郊記憶,李書福現身成都商報20周年特別活動——“我看未來20年”大型公益演講,帶來一場主題為“我們未來的汽車生活”的精彩演講。
在演講之前,李書福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是否會顛覆汽車行業,特斯拉現象又給汽車行業帶來了什么等問題發表了他的獨到見解。
語言樸實深刻,臉上一直保持著標準的“李氏微笑”。他不僅思考自身企業的發展,還深切關注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脈絡。
談“汽網融合”:互聯網是汽車工業的“知己”/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任何產品都會打上這個時代烙印,汽車也不例外,那么在今后的競爭中,究竟是汽車去控制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來顛覆汽車?
李書福:對于汽車工業來說,互聯網不應被看做是門口的野蠻人,而應看成是知己,未來汽車一定會進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但汽車公司也一定不會被互聯網顛覆掉。汽車業的未來是“無人駕駛”,智能化、信息化、電動化、零傷亡、零排放。而互聯網的接入將會讓汽車更智能、更安全環保。智能汽車需要互聯網的支持,但并不完全依靠互聯網。
NBD:您今年1月曾談過,中國汽車或將會出現互聯網高度融合,現在有一些互聯網企業正和汽車企業合作,怎么看互聯網和汽車的關系?
李書福:汽車跟互聯網合作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組合。未來,工業化和信息化會高度融合,這也是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
NBD:互聯網與汽車需要高度融合,就您看來,信息化對汽車技術的進步和汽車產業的發展有什么推動?
李書福:信息化對汽車技術的進步有一定的推動。汽車是一個移動終端,而且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好的移動終端,很多新技術都會在這個終端應用,使人們在這個移動終端可以享受互聯網技術。如果互聯網能和汽車連接起來,實現互聯互通,汽車會更加靈活,更加充滿智慧。
NBD:您曾經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現在您又賦予了汽車全新的概念,這是否就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
李書福:以前我認為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現在汽車已經從機械的1.0時代和電子的2.0時代,步入智能化的3.0時代,未來能夠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必將引發一場革命,實現從“人適應汽車”到“汽車適應人”的轉變。人類將從手握方向盤和腳踩剎車油門中解放出來。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科技創新正在將這個夢想變成現實。
我認為,未來汽車的智能將越來越趨近人的大腦,沃爾沃汽車在感知、計算、連接和智慧反應上都正在快速發展。未來開汽車就像開無人駕駛飛機,駕駛者的手和腳將得到解放,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應用才有可能借助汽車這個載體來實現,這就像有了蘋果智能手機,各種App才噴涌而出。因此,未來的汽車是“四個輪子+一塊電池(綠色環保的能源和動力)+一部電腦(互聯網+大數據)”,這是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
NBD:沃爾沃的自動駕駛是不是有一個發展時間表?
李書福:自動駕駛技術不會一夜之間成熟,有下列幾個階段,即起步階段、中等自動駕駛階段、高度自動駕駛階段、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現在大部分的汽車都已經開始了起步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有一些已經發展到中級階段。
沃爾沃現在已經到了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階段,到今年10月份就可以推出一款高度自動駕駛的新車。沃爾沃要完全實現自動駕駛,現在的計劃是到2020年左右。
談汽車電動化:特斯拉不一定代表行業方向/
NBD:時下,特斯拉風靡全球,近期國內與整個特斯拉產業鏈相關的個股也多現暴漲。它能代表行業發展方向嗎?
李書福:首先要講的是,特斯拉不一定代表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至少說,現在還不能確定。我曾經說過,特斯拉現在賺錢了嗎?怎么能證明它成功了呢?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評,說我眼中只有錢。作為一個企業,作為一個企業家,如果不關注企業的效益,那是危險的!
NBD:您對特斯拉目前的成功持什么樣的看法?
李書福:當然,我們要研究特斯拉現象,要用開放的胸懷對待所有的新生事物,事物的發展總是在曲直反復當中進行,今天還不能說電動車的世界已經到來,也不能說明天一定是電動車的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汽車電動化是一個大方向。這個大方向全世界所有汽車企業都認同,吉利也在這樣做。
NBD:目前,國內汽車電動化發展面臨什么狀況?
李書福:特斯拉為電動汽車發展做出了榜樣,值得我們尊重。現在的問題是電池技術到底能不能突破,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不是說使用一年或者使用兩年或者使用三年就能說明問題。人們買汽車產品都希望其能使用比較長的時間,五年、八年或者十年,現在電動車的發展經過大家長時間的共同努力,到今天為止,它的使用周期還沒有到達一個汽車產品應該到達的使用周期,尤其是大批量生產的產品還沒有到達這個周期,所以還是要用一句老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建言產業政策:放開合資股權比有利充分競爭/
NBD:現在關于汽車企業“合資股比是否應該放開”的問題,已成為時下的熱點和焦點話題。中汽協秘書長董揚曾對此表示反對,但不少行業專家則認為,這種50%∶50%的政策如不改變,將嚴重束縛中國汽車工業競爭力的提升和進步,您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李書福:我認為,合資股比完全可以放開。我國汽車產業政策對汽車工業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現在確實已經到了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就像一些做父親的人,總是擔心孩子長不大,總是擔心孩子會走錯路,客觀地講,孩子也得成長,也就是說中國的汽車工業也得成長。如果多幾個孩子的話,也就是說如果多幾個汽車公司的話,讓大家都來參與競爭,一個摔倒了,另外一個可能不會摔倒,它可能會吸收那個摔倒的教訓,可能會走得更好。
當然,我也理解董揚先生,他從保護汽車企業利益的角度出發,所表現出的是強烈的憂慮感,這個我完全理解。但是,如果大家都躺在一個保護的環境中,形不成一種憂患意識,感受不到不進則退的現實壓力,那么就不能順利發展。
我今天講這個話并不是站在一個汽車公司的角度來說。為什么?因為股比完全放開,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對吉利沒有任何好處,現在就這幾個汽車公司相互競爭,吉利已經感覺壓力很大了,如果完全放開,壓力一定會更大,吉利所面臨的挑戰一定會更加嚴峻。
但從我國整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以及用戶的利益出發,我還是要提這樣的建議。當然,從一個汽車公司的角度出發,也不能因為面對挑戰,就尋求政策的保護,因為這樣做最終形不成競爭力,政策保護下的產業很難走向世界的。只有在一種更加公開、透明、公平的競爭環境里,才會出現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
因此,我個人還是傾向盡最大可能早日放開股比,讓有能力的企業能夠生存下來,更好地推動自主品牌汽車工業的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一步得到鍛煉和強化。
談企業發展:吉利走大眾化、沃爾沃“放虎歸山”
NBD:談到市場競爭,最近兩年,自主品牌汽車的競爭力明顯在上升,但也有觀點認為,現在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高潮已經過去,自主品牌今后會面臨更大的市場沖擊。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這對吉利未來的發展規劃會不會有所影響?
李書福:這個話講得非常有道理,分析得也很到位。自主品牌要參與競爭,就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不斷開發新產品,控制成本,改善服務。
企業在這些方面做得好才能生存發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場總量的增長,始終在短缺經濟里開展生產活動,只要生產產品就有人買的時代已過去了,現在中國的汽車工業已進入了供大于求的歷史時期。
NBD:我們都記得吉利汽車當年一句很響亮的口號,就是“要造老百姓買起的車”,性價比是當初吉利的一個殺手锏。現在吉利競爭力提升了、產品發展了,市場定位是否也發生了變化?
李書福:沒有啊,吉利還是大眾化汽車品牌,還是在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存在的變化是品質和科技水平提升了很多。吉利要造最節能、最環保、最安全的好車,要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并不是說只有大眾化的品牌才追求高性價比,豪華車也一樣,雖然消費者對它的價格敏感度會低一些,但每個品牌在各自的區間都會追求高性價比。
NBD:我們經常聽到您在各個場所強調“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是為什么?是不想拉低沃爾沃的品牌地位嗎?
李書福:外面有評論稱,李書福是為了不把沃爾沃的品牌稀釋了,所以一直講“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這種說法錯了。我是要讓沃爾沃集團的所有員工明白,你們獨立了!我要把你們放虎歸山。沃爾沃好比一只老虎,但這只老虎以前是被圈養起來的,它的野性、它的捕獵能力沒有發揮出來。現在沃爾沃要尋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方式,要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世界汽車工業中老大的地位。
我不會告訴沃爾沃怎么走,我要讓他們自己學會并知道如何走,這需要沃爾沃所有人努力思考。不過,現在沃爾沃正在朝那個方向走,走得挺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