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葉檀:有效監管才是對投資者負責

每日經濟新聞 2014-02-20 01:10:53

注冊制水土不服,注定不會順利出臺。A股市場有自己的特色,監管也必須符合特色。從IPO重啟以來,市場毀譽參半。目前A股市場的三個特點至今未變。

每經編輯 葉檀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評論員 葉檀

注冊制水土不服,注定不會順利出臺。A股市場有自己的特色,監管也必須符合特色,喊口號沒有用,拉大旗做虎皮也沒用。從IPO重啟以來,市場毀譽參半。目前A股市場的三個特點至今未變。

第一,假借市場化之名行套利之實。

以新股發行為例,有不少市場化舉措,實行之始被冠以種種美名寄予種種厚望。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舉措就是老股轉讓、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

老股轉讓是市場舉措,以創業的股東釋放老股的方式糾正畸高的失準定價,所謂的供需決定價格,供應量大了價格自然下降,所謂批量發行也是供需理論的延伸,這些人把賣股票等同于賣褲子。

洞悉真相的財經媒體以數據描述財富盛宴,《理財周報》表示,春節之前共有48家公司發行。實施老股轉讓的公司有39家,老股東公開發售股份共計3.97億股,套現金額合計111.05億元。有21家公司中的45家PE、VC機構股東參與公開發售股份,合計套現14.06億元。而從這批新股發行實施老股轉讓的公司中可以看到,幾乎所有持股超過三年的PE、VC機構都有參與,有些公司的老股轉讓更是優先考慮PE、VC機構。

扭曲的市場化會讓市場進一步扭曲。如果是健康的基本守信的市場,老股東因為市場定價畸高選擇在第一時間套現獲得紅利無可厚非,可A股市場是變臉市場,一贏二平三虧四扭的情況昭示了風險盡在失信之中。重建市場秩序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利益中人承擔失信風險,以時間與民事賠償提高失信成本才是重中之重。現在剛好相反,一次性大量套現以降低失信成本,奧賽康如果不是想套現31.83億元撞在了槍口上,說不定已經數錢走人。

至于主承銷商操盤進行新股配售,我武生物就是案例,網下發行中,不同機構或個人獲配比例相差懸殊,平均獲配比例為6.64%,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獲配3.42%,唯一100%中簽獲配的是國聯安-吾同-靈活配置分級7號資產管理計劃。此外,一位名叫柳海彬的自然人僅申購200萬股,就獲配100萬股。這真是非市場非行政,我想給誰就給誰,玩的就是規則。

第二,上市公司企業無民主。

數年前尹中立先生的觀點讓人印象深刻,我國的文化與公司治理模式不適合各股東風險與利益共擔共享。就筆者所看到的情況,一股獨大是常態,公司做得好與不好都與一股獨大相關。各股東和平共處,達成共識只是美好前景。

不要說一股獨大,家族企業一人說了算才是現實,宗慶后就是典型,事無巨細超過2000元就要本人簽字,一度連買一把笤帚也得自己簽字。無所謂好還是不好,這就是草莽時代的強人文化,一旦強人出事股東紛爭,企業也就內幕頻曝,難以為繼。真功夫的窩里斗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斗到監獄里去不罷休。

面對這樣的文化土壤,監管的重心在哪一邊一望而知,小股東即使想作惡也有心無力,除非有大股東的配合。股改時期的類別表決制取得成功就是制度上對大股東利益的制衡,可惜,那樣的幸福時光如閃電即逝。

第三,權力失衡,監管常成攬權,監管權力受到各利益群體挑釁。

取消發審委推行注冊制是改革方向,不是現實選擇,取消發審委的前提是確保證監會凌駕于地方利益、部門利益之上的執法權,否則,新股發行會變成造假搶錢。筆者不止一次指出過綠大地案例中地方力量的強大,超越于證監會之上。

雙重的扭曲出現了,設發審委有攬權之嫌,而監管權力無法落地。有資深的體制內人士告訴筆者,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土壤只能實行監管權至上,至于注冊制等法治落地生根再說。

三個特點是前現代市場的特點,針對這一市場要做到的是底線原則,加大信用權重原則,不出離譜的事,讓失信者失去利益。不要說別的,造假上市獲得3億元資金,查證后賠償6億元,還有誰敢造假?

市場化,非市場化,在半空中說那些沒用,不如靜下心來做一些符合A股市場特色的有效監管,才是對投資者負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葉檀 注冊制水土不服,注定不會順利出臺。A股市場有自己的特色,監管也必須符合特色,喊口號沒有用,拉大旗做虎皮也沒用。從IPO重啟以來,市場毀譽參半。目前A股市場的三個特點至今未變。 第一,假借市場化之名行套利之實。 以新股發行為例,有不少市場化舉措,實行之始被冠以種種美名寄予種種厚望。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舉措就是老股轉讓、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 老股轉讓是市場舉措,以創業的股東釋放老股的方式糾正畸高的失準定價,所謂的供需決定價格,供應量大了價格自然下降,所謂批量發行也是供需理論的延伸,這些人把賣股票等同于賣褲子。 洞悉真相的財經媒體以數據描述財富盛宴,《理財周報》表示,春節之前共有48家公司發行。實施老股轉讓的公司有39家,老股東公開發售股份共計3.97億股,套現金額合計111.05億元。有21家公司中的45家PE、VC機構股東參與公開發售股份,合計套現14.06億元。而從這批新股發行實施老股轉讓的公司中可以看到,幾乎所有持股超過三年的PE、VC機構都有參與,有些公司的老股轉讓更是優先考慮PE、VC機構。 扭曲的市場化會讓市場進一步扭曲。如果是健康的基本守信的市場,老股東因為市場定價畸高選擇在第一時間套現獲得紅利無可厚非,可A股市場是變臉市場,一贏二平三虧四扭的情況昭示了風險盡在失信之中。重建市場秩序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利益中人承擔失信風險,以時間與民事賠償提高失信成本才是重中之重。現在剛好相反,一次性大量套現以降低失信成本,奧賽康如果不是想套現31.83億元撞在了槍口上,說不定已經數錢走人。 至于主承銷商操盤進行新股配售,我武生物就是案例,網下發行中,不同機構或個人獲配比例相差懸殊,平均獲配比例為6.64%,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獲配3.42%,唯一100%中簽獲配的是國聯安-吾同-靈活配置分級7號資產管理計劃。此外,一位名叫柳海彬的自然人僅申購200萬股,就獲配100萬股。這真是非市場非行政,我想給誰就給誰,玩的就是規則。 第二,上市公司企業無民主。 數年前尹中立先生的觀點讓人印象深刻,我國的文化與公司治理模式不適合各股東風險與利益共擔共享。就筆者所看到的情況,一股獨大是常態,公司做得好與不好都與一股獨大相關。各股東和平共處,達成共識只是美好前景。 不要說一股獨大,家族企業一人說了算才是現實,宗慶后就是典型,事無巨細超過2000元就要本人簽字,一度連買一把笤帚也得自己簽字。無所謂好還是不好,這就是草莽時代的強人文化,一旦強人出事股東紛爭,企業也就內幕頻曝,難以為繼。真功夫的窩里斗就是最好的例子,不斗到監獄里去不罷休。 面對這樣的文化土壤,監管的重心在哪一邊一望而知,小股東即使想作惡也有心無力,除非有大股東的配合。股改時期的類別表決制取得成功就是制度上對大股東利益的制衡,可惜,那樣的幸福時光如閃電即逝。 第三,權力失衡,監管常成攬權,監管權力受到各利益群體挑釁。 取消發審委推行注冊制是改革方向,不是現實選擇,取消發審委的前提是確保證監會凌駕于地方利益、部門利益之上的執法權,否則,新股發行會變成造假搶錢。筆者不止一次指出過綠大地案例中地方力量的強大,超越于證監會之上。 雙重的扭曲出現了,設發審委有攬權之嫌,而監管權力無法落地。有資深的體制內人士告訴筆者,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土壤只能實行監管權至上,至于注冊制等法治落地生根再說。 三個特點是前現代市場的特點,針對這一市場要做到的是底線原則,加大信用權重原則,不出離譜的事,讓失信者失去利益。不要說別的,造假上市獲得3億元資金,查證后賠償6億元,還有誰敢造假? 市場化,非市場化,在半空中說那些沒用,不如靜下心來做一些符合A股市場特色的有效監管,才是對投資者負責。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va丝袜 | 又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有码日韩激情中文视频 | 一本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