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錫都”個舊轉型記:一座老工業城市的枯竭與重生

2014-03-04 01:19:12

今年2月,每經記者對個舊實地采訪調查,試圖還原這座城市跌宕而漫長的轉型探索之路。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馬玥 云南個舊攝影報道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岳琦 馬玥 云南個舊攝影報道

在有著兩千年錫資源開發史的個舊市,人們更愿意將其稱為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而不是資源型城市。從上百年前個舊商賈籌建云南第一條民營鐵路開始,工業文明就浸淫著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近幾十年的工業發展,在給個舊帶來諸多“工業病”的同時,也為這座城市的轉型帶來一定優勢。

作為首批被確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個舊模式”、“轉型試點”曾讓個舊因“探路”而聞名,但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拮據的城市空間和艱難的產業升級等問題也讓個舊的“重生”異常艱難。

今年2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沿著個舊的轉型脈絡,實地采訪調查,試圖還原這座城市跌宕而漫長的轉型探索之路。

大多個舊人都相信資源枯竭只是一個說法,他們更認可的是,雖然探明儲量逐年減少,金屬含量不如從前,但個舊的資源還有很大潛力。然而,無論是工人,還是小礦主、民營企業家,抑或政府官員,幾乎所有個舊人都很早就意識到必須要轉型。

一產獨大的弊端和有色金屬行業的低迷,讓個舊更加強烈地意識到危機,也看到了轉型的契機。“依托現有的優勢,把有色產業做精做強。”個舊市發改局局長王永昌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一方面,個舊市要重點實現傳統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替代產業。此外,為了應對資源減少,個舊已早早開始引進外來資源,并提高有色金屬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然而,轉型異常艱難,對于個舊市來說,現實難題擺在眼前。老齡化帶來龐大的社會保障壓力,城市空間擴容也面臨著政策限制的尷尬,有色產品深加工高端技術更遭遇全球競爭和壟斷。

老齡化重壓財政/

80多歲的徐學仁最近對政府給80歲以上老人增加的40元保健費感到很欣慰,他從云錫集團退休后的近30年里,退休工資及社會保障都由個舊市負責管理和發放。徐學仁認為,為個舊做出歷史貢獻的老工人應該獲得有力的社會保障。

而個舊可用的財力僅能勉強維持行政、事業單位開支和少量的社會保障支出,2012年全市財政用于民生事業的投入共18.61億元,占到了全年財政支持資金的72.1%。

個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老工業城市,個舊的社保壓力大,缺口大,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老齡化。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呈現“三高一低”的特點。

以2013年為例,個舊的參保人數平均年齡高,達到46歲;退休職工占比較重,達到61%;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人數占比較高,為43%。平均繳費基數則偏低。

“每100個人參保,有61個人都在領養老金。個舊這種現象太特殊了。”張勇表示,2013年個舊市僅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就達到2.4億元,這些缺口都要由上級財政調節。

個舊市老齡辦統計的數據顯示,早在2008年個舊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就達7.14萬人,老齡化率達18.3%。2013年,老齡化率上升為19.5%。按照國際通常看法,當老齡化率達到10%,即意味著這個地區處于老齡化社會。

“這種退休人員結構的調整還需5~10年才能完成過渡,社會保障才能進入正常的參保、退休狀態。”張勇介紹說。對于轉型中的個舊來說,未來5到10年時間正是最重要的轉型期。

社會保障的壓力在個舊市很多官員看來,是轉型難題之一。據一位當地官員介紹,個舊以前是地級市,離退休的老干部就占全州的一半。社會保障方面剛性的支出每年就有4億元,這對于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足10億元的個舊來說并不輕松。

根據2012年國家有關部門對個舊轉型的評估報告顯示,當年該市共獲得資源枯竭型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2.1億元,其中9446萬元用于社會保障,2149萬元用于教育,5570萬元用于醫療衛生,2830萬元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1000萬元用于產業轉型。

不僅是社會保障壓力讓個舊財政捉襟見肘,環境整治和修復、就業等問題都讓這座城市在轉型路上艱難前行。

土地緊缺成發展瓶頸/

位于滇南山區的個舊城區,其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空間的局限同樣是轉型的特殊煩惱。個舊市區位于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城區12平方公里,居住著近23萬人,人口密度甚至超過昆明。目前城區仍有部分老工業區存在,生產區和生活區混雜交錯,制約著城市功能提升。

2月19日,個舊市市委書記王忠在云南某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對個舊轉型思路進行闡述,其中對于城市建設的思路被當地官員認為是新的變化。借助云南省滇南城市群的發展思路,王忠提出與紅河州州府蒙自相向發展,而個舊拓展的主要地區為接近蒙自的大屯鎮。個舊從“立足老城,超越老城”到統籌城鄉的 “西擴北延東移”,再到目前的“東進”,足顯其拓展城市空間的迫切。

“東移變東進,要挺進了。”王永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屯鎮是城市建設重點的方向。靠近城市中心群,發展起來優勢會很大。此外,個舊已經在規劃利用城市西面陽山上的6.6平方公里采礦廢棄土地,開發產城綜合體。

個舊市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此前個舊一直試圖將行政中心搬至陽山,以緩解城市空間,但限于中央政策,最終無果。“現在中央政策要求不能建樓堂館所,行政中心不能搬。”在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縣委辦公樓里,王永昌無奈地表示,因為搬不了,就考慮做一個產城綜合體,有生物制藥、錫文化創意產業等入駐,此外也做一些房地產緩解城市容量壓力。

土地問題是一個瓶頸,王永昌也承認,空間的局限不僅在于城市擴容,產業的發展同樣受到制約。按照規劃,到2020年,個舊約有2萬畝的建設用地,包括工業和第三產業。

王永昌卻感覺這“非常有限”,2萬畝土地中消化歷史遺留問題要去掉四五千畝,已經規劃好的10個10萬噸級大項目幾乎就要用掉1萬畝,剩下只有幾千畝。

“三年之內,還可以滿足使用,三年后就難說,到時候還要看國家政策能不能有調整。”王永昌表示,這也是為什么個舊在財政很困難的情況下,還要淘汰一些落后企業,就是為了置換出土地。

資源枯竭還是行業疲敝?/

事實上,有色金屬行業的疲敝對個舊產生著更大影響。

以錫為例,個舊每年出產的錫約有3萬多噸,只夠滿足個舊地區下游一半的需求。個舊很多企業的生產原料已經長期從外省甚至國外進口。

個舊市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局長楊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外面購買原料主要是隨著本地資源開采難度增加,開采成本不斷上升而價格下降,企業從市場角度考慮而形成的。

不過,王永昌對個舊的資源保有充滿信心,“資源并不是大問題。”他表示,雖然個舊是資源枯竭城市,但以前的地質勘察技術手段都很低。而且以前礦區勘察覆蓋個舊的面積只有20%,其余80%還沒有勘探。個舊在太平洋板塊的成礦帶上,資源仍有潛力。

錫業股份董秘潘文皓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個舊礦區仍是公司的根基,而個舊資源枯竭并非外界所理解的那般嚴重。錫業股份近年來已經開始深度找礦,此前募資40億中有8億資金都將用于資源勘探。

“原先認定個舊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時候,是按照保有儲量占累計探明資源量的10%以下標準劃分。但是個舊也在不斷找礦勘察,這幾年找礦和產出一直維持著平衡。”王永昌表示,正因如此,個舊在錫資源保有量上,長年都是20多萬噸。

在很多個舊官員看來,有色金屬跌價給個舊帶來的傷害更大。據王永昌的經驗,錫的價格只要每噸低于14萬元,企業就要虧損。

據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清介紹,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錫價由2008年年中迅速回落,在2009年初達到9.7萬元/噸的低點。此后錫價一路起伏,目前約為14萬元/噸,距離2011年超過21萬元/噸的高點已經跌去約35%。張清預計,2014年錫價將繼續維持低位震蕩。

“個舊工業還是要靠有色”/

個舊的工業發展曾一度輝煌,尤其是有色金屬產業逐步壯大,個舊經濟對其依賴也始終超過70%。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內外的有色金屬價格大跌,個舊受到嚴重影響,如今已是行業低谷的第6個年頭。

“停產、半停產的企業非常多。”王永昌表示,行業低谷對個舊是一場危機,也是轉型契機。對此,楊敏也認為,“個舊工業還是要靠有色,清楚自己的優勢,做好了就了不得。”

“10個10萬噸級有色項目”是個舊目前最大的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工程,其中投入建設中的有7個,部分項目會在今明年集中投產。個舊試圖借機使“小而散”的產業布局逐步向集約化發展。王永昌認為,“這些項目的生產效率更高,因為都是通過市場方式成長起來的。”

當地民營企業云南振興實業集團旗下的年產10萬噸鉛項目就是“10個10萬噸級有色項目”之一。振興實業集團負責該項目的馬旭猛副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地很多民企一直想改造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淘汰落后產能。

該項目由振興實業集團聯合當地12家小民企一同開發,投資近7億元,預計2015年投產,產值在20億~25億元。馬旭猛表示,雖然現在有色金屬市場不容樂觀,但該項目降低了成本,投產后也能維持運營,而有色行業經歷多年低谷,價格早晚都將回升。

“能把這口氣緩過來,沒垮下去,就會煥發生機。”王永昌認為,在市場低谷做投資,可以提升產能、提高效率,淘汰落后方式。而這些項目都在用國際領先的技術,一旦行業回暖,就可能集中爆發。

此外,延伸產業鏈,發展有色產品的精深加工也是個舊的思路之一。個舊市在錫化工、錫材等領域具有40個以上品種,共計4萬噸產能,具有世界錫工業體系最長、最完整的產業鏈。個舊最為全面有色產業鏈則在錫業股份,其深加工業務也占據公司近30%的營收。

相比傳統的冶煉,錫材和錫化工等精深加工產業利潤高得多,如一噸錫化工產品和一噸錫的價格差不多,但是用錫量只約有0.2噸。然而,這些領域發展起來并不順利,一方面因為目前市場有限,另一方面是高端產品的技術門檻較高,面臨著全球的競爭和技術壟斷。

對此,楊敏舉例說,稀有金屬銦是制造液晶顯示屏的重要材料之一,個舊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產量,但是只能提供原料。如果能夠和三星等液晶面板生產商合作,潛力巨大,但這類技術在國際上都遭遇封鎖,而國內都沒有相關技術。

對此,潘文皓也表示,深加工產品存在很大的競爭,要有發展必須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潘文皓還透露,錫業股份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不排除進行技術合作或并購。

一產獨大VS做精做強/

盡管有色產業受到嚴重打擊,但個舊的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一直排在云南省前十位。“一直撐了下來。”楊敏介紹,2013年個舊錫產量為10萬噸,全球產量也僅35萬噸。在個舊580多戶工業企業中,有480多戶都為有色產業相關企業。個舊工業對GDP和財政的貢獻都接近70%。

“非有色產業在個舊經濟中比重很小,但這是一個方向。”楊敏坦承。生物制藥、水電、型材、藥材加工、木棉加工和乳制品等產業在個舊初具規模。記者從云南云河藥業了解到,該公司2.4億元的技改項目基本完成,產值將達到2億元以上,而且該公司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上市后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此外,錫工藝品也在個舊有著歷史基礎。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賴慶國在個舊錫文化創意產業園內經營一家錫工藝品文化公司,其去年營收也超過千萬。

但就目前來看,和有色產業動輒幾十億元的產值相比,這些新興產業尚難企及。王永昌表示,個舊投建的10萬噸鉛項目年產值就是30多個億,錫的10萬噸項目是100多個億產值,而新興產業如制藥,“要做多少年才會有這個量。”

即便把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和下游深加工產業也算進新興產業,其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僅約40%。而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2013年的第二產業仍占據主導,比重為68.4%。

“三次產業平衡應該在更大的范圍內調控,像個舊這種縣級市,不管做什么產業,要做得精做得強才行。”王永昌認為,個舊在第一和第三產業上資源比較局限,就只有把二產做精做強。但部分當地官員也認為,作為個舊未來抵御市場風險調節,新興產業必須長期培育壯大。

“個舊模式”鏡鑒/

對于轉型,王永昌和楊敏都感觸頗深的,是民營經濟的活力。王永昌表示,政府主要是引導產業的發展,最終還要看產業的發展條件和基礎,而“有的時候,一些民企老板蹦出來的想法,政府都想不到。”

民企也逐漸成為個舊經濟轉型的主力。2013年,個舊工業總產值為432億元,其中民營企業貢獻220億元,這已經超過了云錫集團在個舊160.4億元的工業產值。

楊敏介紹,2013年個舊108.7億元的工業增加值中,其中非公企業工業增加值為77.6億元。個舊當地的兩家民營企業在錫產業上的規模也達到世界前十水平。

除了民營經濟展現的活力,個舊在轉型過程中,還有與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不同之處——早在2005年,個舊就提出轉型。并先于國家對地方發展的政策要求,先后進行了礦山開采主體整合、政策性關閉國企、限制冶煉產業發展等工作。個舊也因更早開始布局產業轉型而更具產業基礎。

“個舊不像一些單純的資源產出地區,資源開采完了,一、二、三產業經濟都萎縮衰落了。”王永昌認為,個舊轉型“還有點希望”,但也不能現在就“斷奶”,需要國家的繼續支持。

一位長期關注個舊轉型的學者認為,只有資源開采史,沒有工業發展史,是很多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面臨的尷尬現實。在資源開采后期的轉型中,缺乏工業文明的浸淫,工業發展基礎和思維自然不足,這類區域轉型也大多步履蹣跚。

上述學者稱,工業文明帶來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曾讓個舊傷痕累累,也正是工業的積累和發展思維讓個舊在轉型中占據了先機也蘊藏了活力,但是個舊距離擺脫資源依賴,形成新工業化城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記者手記

工業文明下的新老個舊

每經記者 岳琦

李文保是個舊工人村里為數不多的年輕人。云錫職工房里住著李家4口人,這個30多平米的家沒有衛生間,也沒有像樣的家具。在李工作的十個年頭里,錫價最高時他拿到的月工資達3200元,如今錫價低迷,工資也降到了1200元。

但曾是農民的李文保很少抱怨,比起做農民,他覺得自己有工資還有養老保險,這已經是很多同鄉所不能企及。

外界對個舊的了解大多是李文保家外墻上,那些不知哪個年頭寫上去的汽槍銷售廣告,以及在艾滋病日宣傳時被反復提起的個舊工人村。如今,工人村已經慢慢被退休的老人和逼近的高樓淹沒,成為這個城市工業文明的歷史見證。

距離工人村僅數百米的湖邊,15層的四星級酒店外停滿了豪車。酒店周圍的湖畔廣場以及商鋪常常人聲鼎沸,讓人很難相信這只是一個縣級市,甚至是資源枯竭城市。

“每個城市都有棚戶區,工人村的問題被放大,這不能代表個舊。”當地官員對媒體報道態度微妙,相比輿論誤解的形象扭曲,政策的傾斜卻能給個舊帶來更多實際利好。

個舊主政者也并不回避工業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大多數官員都明白,這座城市幾十年的歷史欠賬并不是幾屆政府能夠還清。個舊還需要國家的輸血,也更需要工業轉型的造血。

“新型工業化道路”也非個舊官方的高頻詞,完成原始積累的民營企業主大多都明白,資源并不能讓他們保持長久的富有。無論是轉行,還是抱團升級,民營企業主更愿意再一次創業,把自己的財富留給子孫,而不是采空的礦山和污染的土地。

2月24日,個舊的中小學大多在這天開學,大街上終于出現更多年輕的面孔,當步履瞞珊的老人和打鬧著回家的學生擦肩而過,仿佛個舊兩個時代的交錯。

工人村的棚戶區改造已進入當地政府的日程。寸土寸金的小城里,這片工業文明的見證終將被城市發展淹沒。李文保一家或許能夠住上有獨立衛生間的房子,但他的工資能不能漲起來則還不能確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日本综合aⅴ | 亚洲美女天堂在线 | 亚欧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呦萝小初 |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