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00:40:3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面對利率市場化加速和互聯網金融的雙重沖擊,部分銀行未雨綢繆,在息差大幅收窄之前,加速布局投行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近期公布年報的平安銀行和浦發銀行的財務報告中發現,兩家銀行在投行中間業務收入增幅都較大。同時,不久前,民生銀行還將投資銀行部從公司銀行部獨立出來作為一級部門。
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宏觀經濟金融研究員付兵濤向記者表示,從國際上銀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銀行都將從單純的信貸業務向公司投行業務發展,把信貸和投行結合起來,公司業務投行化。
投行業務步伐加快
平安銀行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投行戰略效果顯著,全年實現投行中間業務收入16.3億元,增幅達375%。
浦發銀行近日發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浦發銀行2013年投行業務方面,營業收入達333.44億元,占全行營業收入33%,實現投行中間業務收入32.68億元,占對公中間業務收入的21%,同比增長81.25%。與之對應的是,浦發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5.16%,較上一年下降了3.28個百分點。
某證券公司銀行業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傳統的存貸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占比在下降,“投行業務提升的比較快,主要因為這是銀行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目前很多銀行發展投行業務,主要是投行業務可以幫助融資,投行業務未來發展空間比較大。”
此外,近期民生銀行將投資銀行部從公司銀行部獨立出來作為一級部門,主要目的就是想把金融管家進一步做大。因為金融管家的內涵更多是以投行業務的產品類為主。
付兵濤表示,從國際上來看,整個銀行業最后都是從單純的信貸業務向公司投行業務發展,將信貸和投行業務結合起來,公司業務投行化。隨著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脫媒,特別是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單純的企業信貸業務增速大幅放緩,為適應客戶的需求,必須從企業信貸業務向公司投行業務發展。國際上的很多銀行,公司部一般都叫做公司與投資銀行部。近幾年國內銀行也在慢慢向這個趨勢轉變。
某銀行業研究員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加快,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沖擊,傳統息差收入在銀行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會逐漸縮小,而投行業務會成為銀行未來拓展的重要業務之一。
投行業務更需專業化人才
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在全國“兩會”提案中建議,進一步修改《商業銀行法》,“商業銀行在中國境內可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許可,從事財富管理信托業務。”
對此,某銀行理財分析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中國銀行業多年的愿望,如果商業銀行從事財富管理信托業務,未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主體地位也會有所提升。另外,未來中國的銀行會從以儲蓄為主向投行轉變,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轉變,儲蓄銀行的路會越來越窄。
付兵濤表示,現在銀行非常重視投行業務,發展也比較快,但因為基數比較低,目前仍然以傳統信貸業務為主。國內銀行發展投行業務,最需要補的一個短板是人才,因為投資銀行業務并不是很簡單的一項業務,是一種高智力業務,與傳統銀行業務相比更復雜、高端,銀行做投資顧問、財富顧問、咨詢、海外并購,也需要有更專業的投資團隊。
“我國現階段銀行融資占比仍然非常大。盡管貸款業務在整個業務中占比在下降,但從央行公布的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來看,包括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很大程度都與銀行相關,不純粹是非銀行業務。”付兵濤說。
某銀行私人銀行副總經理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投行業務不是傳統的銀行業務,主要為客戶提供并購、重組、兼并、融資、發債或者股權結構變更服務,有的投資銀行業務和傳統銀行業務相互獨立。“國內銀行的投行業務和國外成熟市場相比不夠成熟。投行業務因為是靈活創新地為企業解決傳統貸款不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一些高端人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