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3-28 08:40:37
貶值壓制
商貿融資需求
□本報記者官平
自2014年1月以來,人民幣即期匯率出現超過2%的貶值。在這輪貶值中,大宗商品市場亦出現大幅波動,其中被市場冠以“銅博士”名頭的金屬銅融資需求受到抑制,造成銅市恐慌下跌,年初以來累計跌幅超過12%。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貶值導致商品貿易融資的套利空間被壓縮,諸如銅、橡膠等工業品的“金融升水”慢慢流出,一些貿易商可能盡快結清頭寸,原本未進入市場真實供需面的貨物加大了社會庫存壓力,價格短期來看仍然受到壓制。
貶值引發商品拋售
在2月份后,人民幣貶值趨勢似有加快。業內人士表示,繼本周一人民幣錄得0.58%的兩年來最大漲幅,3月25日和26日即期匯率的持續走弱,顯示出至少短期內人民幣貶值趨勢已不太容易逆轉。
在這種背景下,大宗商品能否獨善其身?顯而易見,長期以來,融資進口為大宗商品暴跌埋下隱患。由于國內利率不斷走高,銀行對鋼鐵等行業限貸,很多企業采取借入低息美元、進口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來融資,能享受利差和人民幣單邊升值好處,這導致鐵礦石、銅等進口商品庫存持續上升。
業內人士表示,人民幣貶值誘發了拋售,作為融資抵押品的鐵礦石和銅,面臨被銀行追加保證金和強制變現的風險,因此鐵礦石和銅率先進入暴跌。截至3月27日,連鐵礦石與滬銅期貨主力合約在3月均累計跌幅超過7%。
富寶金屬分析師雷連華表示,在融資銅過程的后續階段,需要用人民幣購買美元來歸還資金,人民幣貶值將意味著需要以更多的人民幣來購買美元,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能享受到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利潤。并且在人民幣大跌期間,投行上調融資銅保證金繳付比重,令融資銅套利者提前結清,對銅價下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南華期貨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鐵礦石暴跌可能引發鋼廠資金鏈危機。目前港口進口鐵礦石逾1億噸,多數是鋼廠的“融資礦”。而所有融資貿易都采取保證金操作,帶有資金杠桿,鐵礦石連續暴跌,鋼廠虧損慘重,還要被迫追加保證金,加劇了資金緊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