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2 01:11:2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昊 實習記者 李琴
每經記者 張昊 實習記者 李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白酒行業存在的O2O模式主要分為三類,一類屬于廠家主導的,如洋河股份;一類屬于擁有連鎖實體店的經銷商主導,如1919酒類直供;還有一類屬于平臺整合者,如酒仙網推出APP“酒快到”搶占移動終端平臺。
酒企O2O:多渠道營銷
在廠家O2O中,洋河股份憑借手機APP洋河1號和 “移動互聯全柔性生產模式”入選“2014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項目”名單,成為第一個實施O2O戰略布局的白酒企業。
具體來講,消費者通過洋河1號、電話、微信下單,公司將訂單分到就近的經銷商,經銷商最后完成消費者配送及收款。洋河股份已經在南京市場實現半小時送貨,計劃在半年內實現江蘇省O2O模式,之后推向全國市場。
洋河股份除了江蘇大本營市場外,其他五大主銷城市包括河南、山東、安徽、浙江和上海,在全國范圍內設有150多家分公司,銷售人員超過5000人,經銷商數量7000多個。洋河股份全面的營銷網絡及深度分銷模式將有利于公司O2O模式的實現。
洋河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做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購酒便利性需求,一方面將訂單轉給經銷商,能更好地激發經銷商的積極性。
除了洋河股份,白酒龍頭貴州茅臺擬聯合互聯網和自身線下30多家直營店、1800多家專賣店搞O2O,實現會員制管理。茅臺酒的銷售體系將全面引進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O2O渠道戰略投資者,進行線上線下多渠道營銷。這將有效解決O2O運營線上端口引流問題。
與此相配合的是,茅臺集團下屬物流公司還將積極引入中運、中遠等國有物流企業,引進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民營物流企業參股物流公司,拓展物流倉儲、原料倉儲等酒類上下一體化業務。如果此舉成功,將有效解決貴州茅臺O2O戰略中的物流問題。
名酒O2O將有效整合社會零散資源,提升對大眾消費市場的滲透。在O2O模式中,消費者將以更低的成本獲得產品,并且產品更值得信賴。白酒營銷人晉育鋒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如果廠家直營店網絡進一步擴大,經銷商的價值將面臨被降低的風險。
目前,廠家因為對于經銷商的倚重,會讓經銷商參與O2O,但是當廠家直營店遍地開花的時候,網上接口屬于廠家,消費者數據屬于廠家,經銷商的價值將大大降低,不排除從整個產業鏈出局的可能。
經銷商O2O:打通信息流
經銷商O2O中,四川1919酒類直供是白酒行業中率先走上O2O道路的經銷商。2013年在整個白酒行業銷售急劇下滑時,1919酒類直供卻取得了靚麗業績,實現了營收、凈利大幅增長。四川1919酒類直供董事長楊陵江認為,這與公司O2O的商業模式密不可分。
2013年,1919酒類直供完成營業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48.28%;盈利500萬元,而2012年盈利只有100多萬。楊陵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公司O2O模式真正開啟了零售大眾市場,零售市場的增長不僅彌補了原有團購市場的下滑,還帶來了公司業績的攀升。
1919酒類直供也是由一家傳統經銷商轉型而來,歷經14年的探索,楊陵江對目前運作的O2O模式頗有心得。他認為公司的O2O模式先進之處在于真正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在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銷售政策等方面完全同步。
信息流方面,主要是實現了統一會員制。線上、線下會員消費記錄統一,線上、線下會員積分可以通用,二者也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線上訂單可以直接轉接到就近門店,不需要任何中間環節。
資金流方面,主要在于消費者的便捷性,客戶可以線上付款,線下提貨;線上買貨,線下退款。
物流方面,1919酒類直供的物流基本靠自身門店工作人員完成配送。實體店對于1919即是一套傳統的零售系統,同時也是支持線上銷售的物流系統,扮演了零售店、倉庫及物流配送站三個角色。
銷售政策方面,1919酒類直供在2013年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價格的統一。楊陵江強調,這不是將線上的價格調高與線下保持一致,而是將線下跟進線上,線下產品價格調低。“這很艱難,直接導致線下毛利降低了5個百分點。”
楊陵江認為公司敢做O2O的根基在于前期的積累能保證線下實體店靠零售盈利。“如果實體店本身虧損,那么為了O2O而去勉力支撐,毫無疑問財務上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在管理方面,1919酒類直供是完全直營管理,所有的店面都聽從統一調度,信息、數據、產品、庫存、人力共享,這為線下及時、標準的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楊陵江認為,目前國內大部分加盟連鎖是品牌擁有者下的一盤散沙,每個店都是一個獨立的經銷商,并未在管理、數據上打通,這將成為O2O道路上難以跨越的一道坎。
他認為,在未來渠道發展趨勢中,扁平化是毫無疑問的,目前多層級的渠道模式將被顛覆,行業中60%以上的經銷商將被淘汰。長遠看,以后不排除廠家直通消費者的渠道模式,但是目前社會分工還沒進化到那一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