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8 00:34:4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按照《商務部 保監會關于規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業務的通知》要求,組織研究制定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示范條款。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保守估計,這一險種的保費規模應不低于2億元。
發卡企業投保意愿將增強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是指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企業發行的,僅限于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包括以磁條卡等為載體的實體卡和以密碼、串碼等為載體的虛擬卡。
2013年10月,商務部與保監會聯合下發《關于規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業務的通知》,推行示范性條款。該示范性條款已于2014年4月17日由中保協向各財險公司下發,各公司可參考執行。
據了解,由中國人保財險牽頭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共保體業務正在依此條款展開。今年3月,由平安產險等公司組成的共保體正式設立,人保財險為首席承保人及出單公司,目前共保體已出具了2張保單。
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共保體的成立以及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發卡企業的投保意愿將逐步增強,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在規范預付卡管理、保障持卡人權益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上述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保守估計,這一險種的保費規模應不低于2億元。
共保體參與方之一、平安產險的一位相關負責人也確信,這一險種未來具有較大的潛力。這位負責人稱,該險種自推出以來,已有眾多商業零售等行業的知名企業在平安產險投保。隨著未來各地方監管部門加大對發卡企業的監管力度,預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有投保需求。
資金成本優勢明顯
根據商務部此前公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發卡企業資金存管比例按企業性質不同進行區分,存管比例不得低于其季度預付卡預收資金余額的20%~40%。
根據此次中保協下發的示范條款規定,保險金額由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項下最高預收資金余額乘以承保比例確定,承保比例不低于40%。
上述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準費率根據企業性質、投保金額等因素在0.5%~1.1%之間確定,實際費率將根據保險期間長度、企業經營情況等因素進行適度調整。
據記者了解,發卡企業目前可以自主選擇利用資金存管還是履約保證保險方式。對發卡企業來說,選擇銀行存管資金形式需繳存的資金數額較高;而投保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可以較低的保險費替代存管資金,從而降低發卡企業資金占用成本,提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
那么,相比于存管資金,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對企業資金的占用相差多大呢?
上述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舉例稱,以發卡企業預估未來1年最高預收資金余額1億元為例,假設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5%,資金放入銀行可享受的利率為3%,保險的費率為1%,資金存管比例為40%。那么,資金存管的利息收入是120萬元 (1億元×40%×3%);資金的機會成本,即存管鎖定資金若用于經營獲得的利潤是200萬元 (1億元×40%×5%),因此,企業承擔的實際成本是80萬元(200萬元~120萬元),而投保預付卡履約保證保險,保費成為是40萬元(1億元×40%×1%),遠遠低于企業存管資金的實際成本。
當然,“產品費率是依據企業發卡規模,所處行業、企業性質、企業規模、成立年限、盈利情況、風控措施等多因素綜合考慮得出。”上述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稱。
業內人士認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保證保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為發卡企業提供低成本的、符合監管備案要求的存管資金替代方式;二是為廣大持卡消費者提供預付卡資金風險保障,規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市場秩序,激活國內消費市場潛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