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00:23:5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當前,為防止存款外流,傳統銀行相繼推出類余額寶產品,與此同時,貸款領域也發生變化,多家銀行開始緊鑼密鼓推出線上貸款。
昨日 (5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銀行獲悉,該行正式發布供應鏈在線產品“網速貸”,與此同時,包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已經或者躍躍欲試線上貸款。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楊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力推線上貸款,既有應對互聯網金融競爭的考慮,也是開辟新的業務藍海、優化客戶結構、發展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的需要。
多家銀行布局線上貸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線上貸款產品主要是借助一定平臺或者企業化解風險,貸款客戶主要是中小型企業。
據悉,北京銀行推出的供應鏈在線產品“網速貸”,貸款額度最高可達2000萬元,合同一次簽訂,隨借隨還,循環使用。
據了解,北京銀行還與中國電子商務創新推進聯盟、中國重汽集團、五礦電子商務平臺、暢捷支付及中通汽車5家單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某銀行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北京銀行通過與一些伙伴簽訂協議可以降低相關風險,像電子商務平臺有自己的風控手段,給平臺上的成員進行貸款,風險也可控。
“銀行對于小微風險可控業務由線下轉移到線上,通過互聯網金融手段,從銀行角度來說降低了成本,從客戶來說也提高了效率。”某銀行人士說。
除了北京銀行,包括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已經或者躍躍欲試線上貸款。如中信銀行與銀聯商務共同推出的“POS商戶網絡貸款”、光大銀行去年推出的“融e貸”線上質押貸款業務等。
大規模發展尚需時日
某證券公司銀行業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線上貸款將成為一個趨勢,在線下競爭特別充分的情況下,在線上謀求轉型或者差異化模式是銀行未來的出路。
但是,仍然要看具體如何去做,如果沒有大數據、用戶的數據基礎,單純將渠道搬到網上來,這個過程中用戶體驗感受的程度不是很大。“這個過程中,銀行可能會用更多的互聯網技術來做大數據管理,可以提高金融效率,提升銀行服務效率,但是大規模發展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從中信銀行的POS貸披露的數據或許可以理解銀行推進線上貸款的初衷。中信銀行POS貸自去年10月19日產品上線運營以來,截至2013年底,中信銀行POS商戶網絡貸款累計放款額已超過15億元,而這一數字在今年更是持續放大。
楊馳表示,線上貸款將傳統的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貸后管理環節搬到了互聯網上,實施批量化處理,有助于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審批時間,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短頻快急”的特點。同時,銀行運用大數據的管理理念,通過數據挖掘可以更好地分析企業經營情況,防控信用風險。
“其實,線上貸款是銀行未來發展的一個常用貸款方式,但是操作起來并不簡單,需要銀行信貸系統、審貸流程等一整套程序,對銀行風險控制能力要求也更高。”上述銀行人士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銀行也一直根據互聯網技術做核心業務,未來小微金融的發展,都是通過簡化手續、降低成本來擴大小微企業的貸款的投放力度。
“隨著企業財務管理不斷規范和全社會征信系統建設的逐步完善,更多適合批量化處理的銀行業務將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來,互聯網有望成為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辦理業務的主渠道。網絡銀行將成為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誰先行一步,誰就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楊馳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