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6-04 09:17:04
一家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連續多年被權威部門評為“重合同守信用”的大型民企,一位曾榮登胡潤百富榜、被譽為“柳州首富”的草根創業者,卻在短短數年間深陷巨額債務的泥潭。
“柳州首富”曾經光環耀眼
2009年廖榮納登上了胡潤百富榜,從此柳州當地人更喜歡用“柳州首富”來稱呼他
為何曾經的“全國民營企業500強”、“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會淪落到今天這步?廖榮納是如何創業起家,又是怎樣深陷債務泥潭?
回顧發展歷程,廖榮納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將自己的創業史歸納為四個階段。
他的第一步起于改革開放初期,目標是“抓住改革開放機遇,白手起家賺取第一桶金”。據廖榮納自述,很早就開始做生意的他三十年前曾花1萬多元“巨款”,購買了一輛二手解放牌貨車,成為當時全廣西第一個私人購車者。隨后,廖榮納逐步成立了貨運、客運汽車隊,短短兩三年時間,車隊就發展到200多輛的規模。車隊壯大,車輛維修需求旺盛促成廖榮納轉向車輛維修,并制造一些簡單的汽車配件。
正當廖榮納不斷積累財富之時,越來越多的國企開始走下坡路,第一波國企改革到來,廖榮納跨出了第二步——抓住國企改革機遇,收購國企建立企業集團,隨后開始了貫穿整個90年代的國企收購行動。
廖榮納首先參與義烏、嘉興等東部沿海地區的國企改制,收購板簧廠、農用車廠等國企。而后又參與廣西的國企改制,1999年收購原柳州市柴油機配件廠、2000年成立桂泰車輛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收購柳州市罐頭食品廠。之后又陸續收購原廣西第一機床廠、第二機床廠、鹿寨縣水泥廠、合浦縣齒輪廠、柳州玻璃廠……
通過收購20多家老國企,廖榮納的公司逐步成為以汽車、工程機械、發動機、機床等整機及零部體制造為主體,水泥建材、建筑工程、房地產齊頭并進的企業集團。
2003年9月,柳州正菱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當年就躋身“中國500強民營企業”。
以此為基礎,廖榮納開始謀劃第三步——切入金融領域。彼時正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開始著手金融領域改革。2005年,注冊資金達兩億元的柳州正菱擔保有限公司成立,這也是廣西第一家擔保公司,正菱集團正式進入非銀行金融服務業。此后,又相繼成立典當行、拍賣行等相關公司。
2008年,正菱集團參股桂林銀行,廖榮納也從2007年11月起擔任該銀行董事。(但在該行2013年年報中,廖榮納卻并未出現在董事名單中。)
隨后,國家明確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鼓勵農村金融機構發展。2009至2010年,正菱集團先后創辦賀州鴻運小額貸款公司、柳南區運通小額貸款公司,參股柳江縣柳銀村鎮銀行。
2009年廖榮納登上了胡潤百富榜,成為柳州唯一入圍百富榜的民營企業家,從此柳州當地人更喜歡用“柳州首富”來稱呼他。
企業越做越大,已登上事業巔峰的廖榮納頭上的光環也越來越多,“全國工商聯代表”、“廣西區工商聯副主席”、“廣西客家商會商務副會長”、“廣西福建商會副會長”、“柳州廣東商會會長”等頭銜數不勝數。
經濟轉型期粗放發展釀危局
正菱集團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廖榮納似乎并不太信任職業經理人,集團最重要的位置均為廖的兒女以及親屬占據
所謂盛極而衰,廖榮納在意圖實現第四步目標時,卻遭遇全線潰敗。
在正菱集團的大門內不到20米處,至今仍樹立著一塊巨大的藍色標語牌,寫著廖榮納的第四步目標:至2020年,實現集團總產值1000億元;立足柳州,布局全國,在國內“東南西北中”建設7-10個工程機械、汽車、機床產業基地及配套商貿、物流、地產、酒店項目;把正菱集團建設成為科技型、人文型的現代化、全球化、專業化的大中型跨國民營企業集團……
對此目標,藍毅作了個比喻,正菱集團就像一個算不上健壯的跑步者,這些年在發展的路上接連進行了多個百米沖刺,口渴難耐之際,銀行貸款驟然收緊,它由此轉身走向民間借貸這眼“毒泉”,開始大口猛灌,以致走到了今天的境地。
藍毅所說的百米沖刺,正是正菱集團近幾年在地產、金融等領域的激進發展。
就在銀行資金收縮最為劇烈的時候,正菱集團仍在2013年開工建設了多個大型地產項目。去年3月23日,正菱集團旗下正菱大廈、正菱商業文化中心、正菱科技大樓、展示大樓正式開工。
據了解,正菱大廈規劃總建筑面積11萬平米,奠基于柳州最為繁華的城市中心黃金地帶,高達200米;正菱商業文化廣場規劃面積57萬平方米,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30畝,位于柳州市柳南區舊機場片區,將打造成為集超級購物中心﹑SOHO辦公寫字樓﹑星級酒店﹑高檔住宅小區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而記者在這兩個項目的工地看到,施工現場均大門緊閉,正菱大廈的地基只挖了一部分,而正菱商業文化廣場的大部分地皮上甚至還是綠草青青。
除柳州的地產項目外,據正菱集團官網介紹,其去年簽約或正在運作的投資項目還分布于廣西賀州、湖南、遼寧等地,多為機械設備加地產開發,投資規模總計近90億元,擴張意圖之強烈可見一斑。
對此,律師劉明認為,廖榮納的步子邁得太快,公司團隊的執行能力又跟不上,再加上公司主業其實已經進入微利時代,過高的負債率更加重了公司的負擔。“正菱集團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廖榮納似乎并不太信任職業經理人,集團最重要的位置均為廖的兒女以及親屬占據。此外,我也以律師身份多次提醒過廖榮納,很多環節需要審慎合規,但廖榮納并未采納,規模百億的大集團,法務部并沒有配備足夠的專業人員。”劉明表示。
亦有財務人士分析指出,以正菱集團目前營收百億、利稅億元的規模粗略估算,每年凈利潤也就三到五億,而直至事發時,正菱集團已經欠下百億債務,僅銀行利息每年就超過五億,民間借貸每月的利息也高達五、六千萬,各項利息負擔已經遠遠超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這種情況下仍堅持高速發展確實有些自不量力了。
對于廖榮納的崛起與“傾覆”,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雄章教授指出:廖榮納曾經抓住了改革開放、國企改革、金融創新這些歷史機遇,卻在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中陷入危機。在轉型升級成為主流的今天,正菱集團的主業還是以機械制造為主,其利潤水平已大不如前。而同時,金融機構近年來針對一些利潤下滑以及產能過剩行業均實施了收縮的措施,其中就有正菱集團準備大力發展的房地產行業,僅從柳州銀行的年報看,2012年該行涉房貸款仍占總貸款額的8%以上,2013年下降至4%。正是內憂外患之際,正菱集團以高負債率繼續實施激進的擴張策略,顯然過于冒險,由此釀成危局。(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文鏈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40604/023319304735.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