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6-18 00:53:16
結合已經公布的5月份的經濟金融數據,種種跡象顯示并確認中國經濟似已進入階段性蜜月期。
每經編輯 李慧勇
◎李慧勇
在訪問英國前夕,李克強總理6月16日在《泰晤士報》撰文稱今年中國有信心實現7.5%的GDP增速目標,并表示政府已經準備調整政策,以確保政策可以發揮作用。結合已經公布的5月份的經濟金融數據,種種跡象顯示并確認中國經濟似已進入階段性蜜月期。
首先是經濟總體企穩。此前對中國經濟的擔心主要體現在政府主導基礎設施投資能否對沖房地產下滑對經濟的不利影響。從5月份的數據看,印證了我們偏樂觀的判斷。盡管月度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到10.4%,增速比上月回落5個百分點,但受基礎設施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提高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7%,增速不但沒有回落,反而比上月提升0.2個百分點。作為總體經濟景氣指標的工業生產增長8.8%,基本上維持在上月8.7%的水平。從高頻數據看,6月1日到15日發電量增長8%左右,顯示經濟仍然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勢頭。
其次是流動性總體寬松。由于這次寬松的流動性更多是貨幣政策寬松所致,而出于一貫的謹慎風格,央行并沒有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做太多宣傳,這使得到目前為止,市場對于央行的這次寬松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同樣,這也使得這次貨幣政策的總體寬松程度一直比大家預期的更寬松。從貨幣收益率的下降到債券的牛市逐漸形成,不同層次 (理財、城投債、國債)的無風險利率接連下行。盡管貸款利率下降的不太明顯,但從5月份票據融資放量來看,企業似乎也正傾向于用更便宜的票據融資來替代高成本的短期貸款,從而變相享受到資金利率下行的好處。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來替代貸款。
可以預期臨近6月底,市場會擔心由于季節性原因利率會顯著上行。但從兩個方面看,利率即使上行,幅度也會比較有限。一是今年初以來就引入了利率走廊機制,一旦利率超過一定幅度,央行將向市場投放流動性;二是再貸款以及6月16日開始實施的定向降準提前為市場打了預防針。此外,如果調整存貸比的措施能夠在近期出臺,如果允許符合條件的同業存款計入存款,將進一步降低銀行拉存款的沖動,使得時點考核對市場的沖擊降到最小。
第三是伴隨著督導組督導,被擱置的改革可能重啟,政策執行力有望提升。改革是主旋律,穩增長是小插曲。十八屆三中全會的60條改革措施、2014年經濟體制改革的九大任務都有待落實。但是從國務院發布的有關情況看,“不少政策措施落實的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顯,沒有充分發揮對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應有的促進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將從6月25日~7月5日派出8個督導組對部委和地方改革和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的重點包括棚戶區改造、投融資體制改革等19個專題60項內容。這次督查一方面可以督促部委和地方加大政策的落實,加大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督導工作完成之后適逢國務院常務會議和政治局會議下半年經濟分析會的召開,很有可能成為安排下階段工作的參考。在這種情況下,預計今年列入計劃的資源要素價格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教育、醫藥衛生、文化、電力、油氣、鹽業改革將明顯加快。
總體上看,未來3個月中國經濟仍將保持目前狀態,盡管地產產業鏈下滑的影響使得中國經濟仍然存變數,但在增長目標管理下,5月份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但總體經濟維持在7.4%左右的格局仍然能夠繼續維持。在穩增長之外,應重點關注今年列入計劃但目前進展不大的改革。
(作者為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