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7-01 08:44:30
擬上會陣營“色差”明顯
約70家公司超時出局
逾四分之一業績下滑
574家待上會企業中,2013年業績下滑的有155家,占比27%,其中業績下滑幅度超過30%為26家,而連續兩年業績下滑的有44家
負債率:畸高與奇低
574家公司中,2013年末負債率超過70%的有39家,低于30%的則有146家;其中,11家公司負債率不到10%,負債率超過80%的則有5家
客戶依賴的“不良影響”
預披露公司的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逐年上升:其2011年占比為13.39%,2012年為15.29%,2013年為16.53%,對業績成色與資產質量均帶來考驗
逾八成公司是民營
83.97%,這是預披露公司群體中的民營企業占比,已足以反映其經濟貢獻與市場權重。而在成為IPO絕對主力的同時,一些民營企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股獨大和所有權、管理權合一的現象,可能成為未來發展升級的羈絆
6月30日,是IPO排隊企業命運之坎。
當晚,證監會網站發布23家公司的IPO預披露或預披露更新文件。這也意味著,約有70家公司因無法按期發布預披露材料,而止步于IPO門外。
數據顯示,自4月18日以來,已發布預披露材料的公司總數達641家。根據證監會此前公布的IPO審核進度表,截至6月26日,處于IPO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共有664家,中止審查的42家,兩者合計706家。在23家公司昨晚“壓哨”預披露之后,考慮到個別預披露公司已獲發行批文不在IPO審核進度表中,實際約有70家公司因超時“出局”,占總數的一成左右。
據悉,證監會將于7月1日公布《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止審查和終止審查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屆時在審企業數量將最終確定。
此外,今年以來已有60家擬IPO公司終止審查。“財務數據不達標、上市排隊時間過長,是一些企業放棄排隊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不排除有的企業將通過借殼或者轉道新三板等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在6月30日發布預披露的23家公司中,申請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有14家,深交所主板(中小板)5家,創業板4家。至此,擬登陸上交所的公司有290家,深交所主板(中小板)131家,創業板220家。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一批23家公司中,銀行股數量多達11家,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包括上海銀行、江蘇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等。在這23家公司中,截至6月26日尚處于中止審查狀態的企業有7家。
據上證報記者統計,在641家已發布預披露或預披露更新文件的公司中,還未上會的企業有597家,其中滬市269家,深市主板(中小板)124家,創業板204家。
作為后備軍團,這些擬上會企業的質地和成色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剖析可見,整體而言,預披露公司的“素質”優于已上市公司。2013年,逾七成預披露公司實現業績正增長,而2013年盈利的上市公司中,正增長的比率不到六成。不過,預披露公司2013年的凈利潤增幅略為遜色。具體來看,各公司的經營狀況、資產質量、業績成色差異懸殊。在長期的排隊過程中,有些公司的基本面已今非昔比,例如“中國最大通用機械制造企業”沈鼓集團已連續兩年盈利大幅下滑。類似業績下滑明顯的公司多來自工業機械、基礎化工、有色金屬等景氣度低迷的行業,映射出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的脈絡。
行業結構方面,TMT公司占比逾兩成,是規模僅次于儀器儀表和機械制造“大家族”的主力軍團,數量幾乎是化工、采掘及鋼鐵有色、紡織服裝等三大傳統行業公司家數之和。與之相比,正處于行業拐點的房地產類公司僅有2家。從公司性質看,逾八成為民企,與十多年前A股的“國”、“民”格局幾乎倒掛,這也反映了當下民企的經濟貢獻與市場權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