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7 00:46:2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重慶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重慶
重慶鋼鐵集團 (以下簡稱重鋼集團)醞釀近一年時間的300萬噸產能鋼鐵廠近日終于敲定。
7月4日,在首爾舉行的中韓兩國經貿合作高層論壇上,韓國浦項制鐵與重鋼集團簽署33億美元投資諒解備忘錄。據重鋼集團透露,該備忘錄明確雙方將在FINEX綜合示范鋼廠、重慶冷軋鍍鋅汽車用鋼板以及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三個方面加強合作。
早在去年9月,雙方便達成了各出資50%在重慶投資建設300萬噸FINEX綜合示范鋼廠協議,但由于“國發41號文”要求地方不再核準新上馬的鋼鐵項目,再加上重慶無可淘汰的產能,導致該項目一直未有實質進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了將該項目順利落地,重慶做了不少努力,包括通過與鋼鐵淘汰壓力較大的河北省進行產能指標交易。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雙方正式簽署投資備忘錄,產能指標交易在背后發揮了很大作用。同時,該項目也可能對未來重鋼集團止損發揮重要作用。
或利于重鋼集團止損
寄望于新建300萬噸產能鋼鐵廠止損的重鋼集團很有可能夢想成真。
據韓國媒體報道,在7月4日舉行的中韓兩國經貿合作高層論壇上,韓國浦項制鐵與重鋼集團簽署了33億美元投資諒解備忘錄。盡管重慶鋼鐵表示,該項投資的牽頭實施方為大股東重鋼集團,不過資本市場在7月4日下午仍以最高位漲9.58%給予回應。
重鋼集團人士表示,根據上述備忘錄,雙方將在FINEX綜合示范鋼廠、重慶冷軋鍍鋅汽車用鋼板以及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三個方面加強合作。
事實上,早在2013年9月浦項制鐵就發布公告稱,將與重鋼集團各出資50%在重慶興建一座產能達300萬噸的鋼鐵廠,兩家企業將使用由浦項制鐵和德國西門子公司聯合開發的FINEX熔融還原煉鐵技術,及CEM連續無頭軋制工藝,建成世界首套FINEX-CEM示范生產線,并擬與重慶長壽化工園區結合,最終建成高效率、低能耗的綜合示范鋼廠。
其中,FINEX綜合示范鋼廠建成后,設計年產鋼材305萬噸,重點服務重慶及周邊汽車、摩托車、家電及裝備制造市場。
此次雙方簽署的投資備忘錄無疑將上述公告內容“板上釘釘”。在多名分析人士看來,該項目的落地很可能幫助重鋼集團走出虧損泥潭。
重慶鋼鐵2013年年報顯示,由于鋼鐵行業形勢嚴峻、鐵礦石價格高位、下游需求回落等因素,報告期內公司凈虧損24.99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虧損額達4億元,扣除2.55億元財政補助資金后,虧損額近7億元,同比增虧51.62%。此外,從2008年至今,重慶鋼鐵還背負著高達200億元債務的包袱。
“FINEX熔融還原煉鐵技術、CEM連續無頭軋制工藝這兩項工藝省去了燒結和煉焦兩道工序,直接將鐵礦石和煤炭加入煉鐵爐中進行冶煉,并生產出鐵水,預計每年將為重鋼集團節省開銷至少7億元。”蘭格鋼鐵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清說,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重鋼止損。
政府助推新項目落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了幫助上述33億美元項目成功落地,重鋼集團可謂不遺余力。
根據國務院2013年10月15日下發的 《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即國發41號文),鋼鐵行業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在建項目中若涉及新增產能,則必須具備在區域內做到等量或減量的鋼鐵產能淘汰條件。
“當時根據政策,重鋼要想上馬300萬噸新產能,就必須淘汰掉相應的300萬噸現有產能。”王國清表示,重鋼集團從大渡口區環保搬遷至長壽區時,其產能便由350萬噸增加至600萬噸,重慶基本沒有可淘汰的產能,這也給該項目的落地形成了一定阻力。
不過去年12月9日重鋼集團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卻直言,該項目可行性不成問題。
在包括王國清在內的分析人士看來,產能指標交易是解決產能問題的關鍵。“國發41號文”提出,“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市場化運作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形成淘汰落后與發展先進的良性互動機制”。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市政府去年12月便表示有意花錢購買河北的鋼鐵產能指標,以推進重鋼集團的新項目。“產能指標交易在細節上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沒有先例可循,從結果來看,重慶方面一定做了很多努力。”王國清說。
此外,除了解決項目落地政策問題外,有跡象顯示,重鋼集團正將更多的精力回歸到該項目上。
6月底重慶市國資委推出的25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共110個項目和重慶市工商聯下屬的非公資本對接,重鋼集團便推出了7個總投資額近500億元的項目,以期望引進戰略投資投資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