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4 00:24:5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世界杯剛剛落下帷幕,巴西又將迎來一場重要的國際性會議。7月15日至16日,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將在巴西福塔萊薩和巴西利亞兩地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出席。
在此次會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解讀金磚五國面對金融危機攜手與競爭共存的復雜關系。
貿易發展空間大問題多
NBD:這些年金磚國家的名號雖然很響亮,但是貿易額并不大,貿易方面的發展前景如何?
陳鳳英:目前我國的貿易主要還是集中在美歐和亞洲,金融危機以后才開始關注新興市場和金磚國家,貿易基數比較小,可以開拓的方向有很多,發展空間很大。目前中美之間貿易總額已經有5000多億美元,和歐洲更是有6000億美元。而目前中國和巴西之間的貿易總額只有約900億美元,其他幾個金磚國家更少,相比之下發展空間很大。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兩年前訪華時提出,中俄貿易要在2015年提高到1000億美元。這一次峰會很有可能會提出中國和巴西的貿易目標。有目標就是因為我們有空間,要看到發展空間,看到對方的需要和市場拓展。這種合作非常必要,對于推動未來的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NBD:我國和其他金磚國家之間推動貿易發展面臨哪些制約條件?
陳鳳英:第一個問題就是結構過于單一。中國從巴西進口的主要是礦產、農產品,從俄羅斯主要進口能源,而中國向其他金磚國家出口的主要是家電、日用品等制造業產品,這些品類存在發展瓶頸。這是限制金磚國家貿易增長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問題是,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再將產品運回國內,拉動了貿易增長的很大比例。而金磚國家之間基本不存在這樣的貿易,我們的進口是資源型的,出口就是制造業。
金磚發展銀行支持產業合作
NBD:金磚五國大多是出口主導型經濟,彼此之間會有競爭,怎樣看待這種競爭?
陳鳳英:金磚國家都是新興市場,存在互補性,但競爭也是客觀存在的。這些國家的產業都還在發展中,市場也還在拓展,都想通過貿易拉動本國經濟。如果我們統計一下,過去這些年我們遇到的傾銷、反傾銷案件,更多的是在發展中的新興國家。因為他們也想出口,也想發展自己的產業。當我們的產品要進入他們的國家時,就有可能遇到貿易摩擦。
NBD:這次峰會最受關注的就是即將成立的金磚發展銀行,您怎么看待該銀行成立的意義?
陳鳳英:我們一直在說金磚發展銀行是對現有國際機構的補充。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標準是按照發達國家的國情制定的,在環境等問題上標準比較高,不是不對,但是金磚國家很難達到。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我們當然知道應該保護知識產權,但現在我們的國情就是這樣,達不到國際組織的要求。
現在我們成立金磚發展銀行,不是要降低標準,而是要根據我們的國情來制定標準,在對產業、投資等領域的支持就會更直接。
過去幾年里,金磚國家在資源、能源方面的合作很成功,未來還應該加強產業合作,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以中美關系為例,因為經濟聯系很緊密,兩國經濟已經在產業鏈上形成分工,彼此的關系就會一直向前走。金磚國家也應該通過發展產業合作,互惠互利。
NBD:在金磚發展銀行里,中國的角色是怎樣的?
陳鳳英:金磚國家確定共同注資,每個國家100億美元,那么決策權也會按照這個比例來分配。之前在談判的時候,有些人擔心中國會多出資,爭取更大的控制權,但我們很早就表態,我們參與并且推動,但是絕不控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