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3 00:35:5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陶力 發自上海
處于IPO緘默期的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并沒有停止向互聯網金融領域開拓的步伐。
昨日(7月22日),阿里聯合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上海銀行和興業銀行,向使用阿里一達通出口基礎服務的中小企業提供以阿里巴巴大數據為基礎的無抵押、免擔保、純信用貸款服務,授信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
一直以來,銀行對阿里的競爭抱有謹慎態度,這也是銀行首次基于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和信用體系向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款。阿里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項服務主要針對阿里一達通外貿服務平臺上的中小外貿企業,目前服務的企業大概為13000多家,“主要因為一達通上面的企業都有可跟蹤的外貿出口數據,銀行能夠通過我們的入口對企業的動向進行及時而準確的把控,后續的覆蓋范圍會更大一點。”
數據成合作基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07年,阿里就曾與多家銀行合作推出網絡聯保貸款,嘗試解決電商平臺上企業的融資需求,2010年,阿里巴巴開始試水以數據、技術為為核心的小貸服務,并帶動了蘇寧、京東商城等諸多競爭對手的跟進。
2013年3月,阿里相關金融業務整合,阿里小貸進入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截至2014年6月,阿里小貸已累計服務超過80萬家小微企業,累計投放純信用貸款超過2100億元。
彼時的阿里小貸初級版本針對的用戶為阿里電商平臺上的商家,風險管理、資金提供、貸后管理、壞賬均由阿里獨自承擔。
此次引入銀行合作的產品名為“網商貸高級版”,貸款資金來自合作銀行,并由銀行或保險公司擔保壞賬,服務對象也從阿里平臺上的數百萬商家縮小為一達通平臺外貿商家。
據介紹,“網商貸高級版”提供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貸款服務,利率為8%~16%,可以隨借隨還,利息方面可以按日或按月付息。
此前阿里官方數據披露,阿里小貸的初級版只接受100萬元以下的貸款業務,70%的訂單都為50萬元以下的信用貸款,戶均貸款只有3萬多元。
銀行提供的融資額度顯然更高。同時其對數據的要求也更高。據了解,凡是申請貸款的外貿企業,其在一達通平臺上沉淀的出口數據,6個月內必須合作3單、出口10萬美元及以上就可以獲得申請資格,每出口一美元可獲得一元人民幣貸款。
阿里集團副總裁、國際事業總裁吳敏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阿里巴巴不是一個電商公司,也不是互聯網公司,而是一個數據公司,“我們從事的B2B、B2C、C2C業務都是一個基于真實貿易的巨大數字,通過這些數據沉淀下來的才是我們最核心的價值,我們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才能和各大銀行合作。”
去年以來,阿里小微金服推出的“余額寶”引爆了整個互聯網金融圈,也將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銀行之間的競爭推至風口浪尖。
平安銀行馮杰副行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數據即信用,這也是平安與阿里合作的初衷,“從銀行來講,我們最擔心的是風險把控,對互聯網金融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數據說話。實際上,阿里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他玩的是自己的大數據,把最難的資金部分留給了銀行。”
擴大資金來源/
盡管獲批民營銀行牌照仍遙遙無期,但阿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邊界似乎已經已經越來越廣。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沒有涉及攬儲和放貸,但阿里通過大數據參與了向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核心過程。如果阿里銀行順利獲批,阿里將能夠自行完成攬儲和放貸環節。
《經濟參考報》援引業內說法稱,“網商貸高級版”的核心和此前監管層透露的阿里銀行的主營業務極為類似,因此可以看作阿里主營業務的雛形,而這一業務的正式運營更像是阿里銀行的提前預演。據悉,阿里銀行上報的試點方案中主營業務為 “小存小貸”,據地方銀監局和阿里內部人士透露,其業務將以大數據為基礎向平臺企業和用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
不過也有銀行業內人士擔憂,傳統銀行機構跨界互聯網的過程中,數據的安全性無疑是根基和命脈,也是競爭的關鍵環節,需要找到一個平衡。
融360的CEO葉大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銀行與互聯網平臺之間在小貸上的競爭各有優劣勢,“阿里小貸雖然掌握了非常多的核心數據和客戶資源,但是它放貸必須使用其自有資本金,而且其融資杠桿率目前限制在1.5倍到2倍;而銀行有資金方面的優勢,客戶從銀行獲得的貸款利率相比阿里小貸會更低。”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在經歷了三四年的積累后,阿里小貸平臺開始向銀行機構開放,試圖打開更多的資金入口。
阿里巴巴外貿綜合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魏強透露,一達通未來3到5年的商家數預計會達到15萬家,通過發債的途徑很難解決資金規模、資金成本的問題,“銀行有非常強的資金管理尤其是風險管理能力,我們主要是做數據采集管理,但是這個數據如何能夠變成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融資貸款,需要金融機構專業的投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