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01:38:4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每經記者 趙陽戈
股市連續漲,兩融紅似火。自滬指7月22日持續上漲以來,融資融券也異常火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8月8日(上周五),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已超過4500億元。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兩市融資余額從3500億元躍上4000億元整數關口約耗時22周,而從4000億元升至4500億元則只用了8周時間。
8日包鋼居融資買入之首/
昨日(8月11日),根據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8月8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達4576.11億元,創出歷史新高?!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今年以來,兩市融資余額從3500億元升至4000億元,約耗時22周(1月24日當周~6月20日當周),而從4000億元升至4500億元僅用了8周時間(6月20日當周~8月8日當周),在上述8周內,滬指累計上漲5.98%。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周 (8月4日~8日),融資凈流入額達183.5億元,日均凈流入36.7億元。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估算,今年以來,滬深兩市融資日均凈流入約為7.32億元,由此可見,上周融資凈流入為年初至今平均水平的5.01倍。
在資金蜂擁而入的背景下,不少融資標的走出了“明星范兒”。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8月8日當天,融資買入前3名分別是包鋼股份(600010,收盤價4.89元)、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13.36元)和中國平安(601318,收盤價43.55元)。
那么,滬指7月以來的上漲是否與融資買入有關呢?據記者統計,7月18日當周,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周增幅為1.18%,當周滬指由前一周的下跌0.60%變為上漲0.59%;7月25日當周,融資余額周增幅提升至1.42%,當周滬指大漲3.28%;8月1日融資余額周增幅再升至2.22%,當周滬指仍大漲2.76%。
兩融活躍利好券商/
分析人士認為,兩融行情的繁榮與門檻下調密不可分。
公開信息顯示,券商融資融券開戶標準一度高達50萬元,今年上半年,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長江證券(000783,收盤價6.06元)等券商營業部后了解到,兩融開戶門檻已降至10萬元。據大智慧近日發布的消息稱,已有大型券商率先下調兩融門檻至5萬元。
推出如此“親民價”,券商兩融業務開展起來自然更得心應手。據華泰證券(601688,收盤價8.71元)半年報顯示,該券商報告期內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持續上升,融資融券業務收入由2013年同期的7.42億元升至11.7億元,增長4.28億元,增幅達57.63%,其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由2013年同期的20.41%提高至27.08%,增加6.67個百分點。 無獨有偶,在光大證券(601788,收盤價9.18元)半年報中,同樣可看到該券商2014年上半年兩融余額406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5%;西部證券(002673,收盤價11.94元)半年報稱,上半年該券商兩融業務余額在報告期末突破14億元大關,逐漸成為改善公司盈利結構的重要因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5周融資單周凈流入超過100億元,除上周外,還有2月10日~14日、2月17日~21日、6月16日~20日和7月7日~11日。從盤面看,在經歷2月連續兩周融資涌入后,滬指從2月20日到3月中旬仍處于回調狀態;而6月、7月融資凈流入額超100億元的兩周,滬指出現了一波拉升。
如今,滬指在2200點位置橫盤震蕩,在融資巨額流入后,滬指是沖高見頂還是繼續上攻,本周或見分曉。
同步播報
交割周首日期指漲1% 空頭下月合約猛增倉
每經實習記者 梁瀟
IF1408合約將于8月15日 (本周五)交割,因此,市場自昨日(8月11日)起又進入交割周?!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蛉展芍钙谪浿髁霞sIF1408漲1.01%,IF1409也上漲1.0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個月股指期貨交割日前,期指總持倉量呈遞減趨勢,一個月內從18.9萬手減少至16.4萬手。而此次交割周前一個月,期指總持倉曾由15萬手增加至前所未有的19.43萬手,截至到昨日,總持倉量仍有18.4萬手。
昨日期指主力合約尾盤略有跳水,五礦期貨分析師許彬彬表示,尾盤動作不代表第二天走勢,昨日尾盤多單獲利離場的可能性較大。本周時值IF1408合約交割周,多頭可能擔心震蕩,先選擇獲利了結再另尋時機。
既然多頭選擇主動獲利了結,那么空頭又在干什么呢?
從中金所盤后數據看,昨日多空持倉前20名的動向是:在IF1408合約上,減持多單5268手,減持空單3047手;在IF1409合約上,增多單4563手,增空單5564手。而8月8日,多頭在IF1409合約上增多單135手,減空單1016手。
許彬彬指出,因持倉性質不同,所以多空雙方對待風險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從多方角度考慮,交割周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因此相對空頭往往更謹慎,上一個交割周多頭也是在交割之后才回補的。短期而言,行情或仍偏于震蕩,此前的上漲雖系藍籌估值修復行情,但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向好預期所產生,因此中長期看,假設后期流動性調控趨緊,宏觀數據生變,難保A股不發生較大幅度回調。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藍籌股估值修復所需周期較長,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大幅度的趨勢變動。因此,后市繼續在震蕩中上漲的可能性仍比較大,但幅度恐不及之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