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12 10:14:08
每經編輯 陳小雨
每經實習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2014年,被很多人認為是中國眾籌元年。
8月11日,眾籌匯發布《2014年(上)中國眾籌行業報告》。此前,清科研究中心聯合眾籌網發布《2014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行統計分析報告》。
綜合上述兩份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初步統計,2014年上半年,國內眾籌領域(不包括債權眾籌,大多數P2P屬于此范疇)共成功募集資金2.65億元,成功募集項目1642個。
據悉,目前國內大約有30余家眾籌平臺,2014年上半年新增大家投、人人投等10家眾籌平臺。
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眾籌
2011年7月,國內首家眾籌平臺“點名時間”上線,隨后,追夢網、好夢網、天使匯等幾十家眾籌網站紛紛成立。
今年,BAT巨頭更是爭相進入這一領域。3月,淘寶眾籌頻道上線后,7月京東眾籌上線。至此,百度有以影視為立足點的百度眾籌、阿里有淘寶眾籌、京東也在玩眾籌,同時騰訊也意欲通過收購進入該領域。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認為,從全球范圍內看,眾籌模式正在成為繼P2P之后,個人或小微企業通過網絡渠道進行低成本融資的新渠道,它將逐漸成為互聯網金融又一重要領域。
但相對于P2P,國內眾籌行業目前仍屬小眾行業。
據了解,目前眾籌平臺項目已經形成音樂類、影視類、公益類、藝術類等17類。
眾籌匯的報告顯示,在項目數量上,2014年上半年國內眾籌平臺項目集中于移動互聯網類、科技類、音樂類等三類,其中移動互聯網類有804個項目,占總項目比例16.838%。
而在募集金額上,2014年上半年國內眾籌平臺上移動互聯網類、科技類、生活服務類項目最具“吸金”能力。其中,移動互聯網類募集金額為人民幣11604萬元,占比49.95%,科技類募集金額為人民幣3438.4萬元,占比13.82%。
對此,眾籌匯CEO葉霆宇認為,隨著用戶往移動端方向的遷移,除互聯網巨頭之外,草根群體也將目標瞄準了移動互聯網的開發,未來移動端的競爭將愈演愈烈,市場格局或將重新設定。
國內首家眾籌平臺徹底轉型
然而,正當各大電商巨頭紛紛進入眾籌領域之際,國內首家眾籌平臺“點名時間”卻在8月1日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將徹底轉型成為一個“智能新品限時預購平臺”。
“大多數普通用戶是聽不懂眾籌的”,點名時間創始人、CEO張佑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表示,“眾籌模式下,你根本說不清楚你到底是媒體還是什么角色,是站在在消費者還是站在創業項目一方。”
據眾籌匯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上半年,眾籌平臺募集成功率在25%~42%居多。
葉霆宇認為,平臺募集成功率除了受平臺項目優劣影響,還和項目設定投資額度有密切關系。點名時間、原始會等平臺所發起的項目數量基數大,募集成功率大大稀釋。
錢海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眾籌項目成功率低于50%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創新力度、同質化很嚴重,那些成功的基本上靠的是粉絲效益,不斷調動粉絲參與的熱情。
此外,錢海利表示,目前眾籌發展還面臨著力度不夠、用戶的認知度不夠、法律監管空白、易踩到非法集資紅線等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愛君日期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眾籌是私募陽光化,對有助于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在發展過程中,法律風險不可忽視,要監管可行,風險可控。
對于未來眾籌的發展趨勢,眾籌匯《報告》指出,未來平臺定位將清晰化、項目分類將專業化、項目投資將本土化、眾籌導航網站將崛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