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厄爾尼諾征兆初現農產品漲價預期強烈

2014-08-22 00:53: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雯 發(fā)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雯 發(fā)自北京

8月20日,“水淹麗水”的圖片在網絡上熱傳,引發(fā)輿論對“南澇”的關注。進入8月以來,廣東、廣西、福建等省防辦已先后召開會議要求關注洪澇災害防治工作。另一方面,6月以來,干旱襲擊了中國華北、黃淮、西北、東北、西南部分地區(qū),高溫少雨帶來的氣象干旱蔓延十三省區(qū),使處于成熟關鍵期的秋糧等農作物遭受“成長的煩惱”。

一時之間,“南澇北旱”格局成形。農業(yè)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根據國家氣象部門分析和遙感衛(wèi)星監(jiān)測,厄爾尼諾事件將會在10月前后發(fā)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丁一匯認為,厄爾尼諾或使我國出現“北旱南澇”局面。

而在農產品市場面上,漲價預期已經聞風而動。

“秋糧主要是玉米和水稻,而目前這兩個月是玉米成熟、收獲最為關鍵的時期。”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當前旱情程度持續(xù)的話,有可能造成玉米減產50%以上”。

據了解,目前遭受干旱襲擊的華北三省(山東、河南、河北)、東北四省區(qū)(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其玉米總產量占到了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

當前,玉米漲價預期也已形成。8月21日,二等以上玉米的每噸最高價達到了2750元,相較一周前上浮30元。在山東濰坊地區(qū),玉米深加工企業(yè)的玉米收購價在以每周每噸平均40元的價格上漲。

玉米是雞、豬等養(yǎng)殖業(yè)的主要飼料來源,馮永輝擔憂,玉米的減產將帶來糧價、豬價雙重上漲,施壓CPI。馮永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生豬養(yǎng)殖戶以每公斤2.75元的價格買到飼料,這是玉米價格的歷史新高,相比較4月底5月初,漲幅已達17.5%”。

“現在豬肉價格已比6月底時上漲了17%,漲價來自于能繁母豬淘汰,市場上的豬肉供少于需了”,馮永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是對比玉米飼料的漲幅,這也意味著,養(yǎng)殖戶的利潤空間又被上漲的玉米吞噬掉了,那么豬肉還是會繼續(xù)上漲,而在供少于需的格局下,最終豬肉漲價要消費者埋單,進而推高CPI”。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 亚洲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亚洲欧美久久aⅴ | 久久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