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01:14: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剛剛公布的8月經濟數據,又一次引發國泰君安和安信證券多空激辯:前者認為數據可能遭誤判,對A股堅定看多,甚至高呼徹底將熊市埋葬;后者則認為,經濟增長失速,謹慎看待A股。兩大券商多空意見分歧在今年已多次出現,雖然誰對誰錯暫無結果,但近期A股連續震蕩,昨日(9月15日)滬指微漲0.31%,報收于2339.14點。
券商多空“司令”意見分歧/
一個唱多,一個再次提示風險——券商多空陣營主將國泰君安與安信證券意見再次分歧。
9月13日,在公布8月經濟數據后,國泰君安喬永遠等分析師發布研報稱,8月經濟數據有兩項引人關注,一是M2增速跌至12.8%,二是工業增加值跌至6.9%,創68個月以來新低。8月宏觀數據可能導致第三次誤判,但這也形成難得的再次“上車”機會。將現在的宏觀環境和增長預期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比更是刻舟求劍的思路,過于僵化。實際情況是今年以來市場對宏觀數據的關注越來越少,對增長沖擊的敏感度越來越低。
國泰君安認為,中國的系統性風險已經被PSL項目(抵押補充貸款)所基本消除,負面數據甚至反而會引發市場有關對沖政策比如降息等推出的預期。十八屆四中全會或于10月舉行,各方對于改革加速的預期也在進一步強化。“理想進一步豐滿”,A股第三階段行情進啟動。
相比國泰君安的樂觀,安信證券解讀明顯謹慎。9月15日,安信證券高善文等分析師發布研報認為,8月工業顯著失速令人驚訝。分行業看,增速下降比較普遍,一些下游耐用消費品領域也存在明顯失速,這些不能都歸于房地產調整和天氣等擾動性因素。初步判斷,經濟預期轉差和存貨調整可能影響了經濟增長。預期轉差的影響持續時間可能較長,但存貨調整的壓制作用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安信證券還稱,信貸主動創造已退潮,并讓位于需求大幅收縮形成的被動型流動性寬松。這通過貿易盈余的擴張和信用需求的下降來實現。8月以來,市場上漲更多是受風險偏好上升的影響。考慮到經濟失速和主動信貸創造的結束,對股票市場的看法轉向謹慎。
昨日,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發布研報,標題是:《徹底將熊市埋葬》。他認為,無風險利率下降提供了此輪牛市的催化劑,改革提升了風險偏好。目前是“轉型牛”,不是“周期牛”。
“周期牛”的演進規律是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轉型牛”的演進規律是改革底、無風險利率頂→市場底→經濟底。當前中國經濟無風險利率下降具有趨勢性,是由市場自發出清主導的,而不是由貨幣政策松緊調整主導的,這也就意味著當下不是反彈,而是牛市的節奏。
券商大佬的多空激辯也成為昨日市場激戰的寫照。在多空纏斗中,滬指震蕩上行,最終小幅上漲0.31%,報收于2339.14點,成交金額放大至1854億元;近期一直表現不俗的創業板指也放慢上攻腳步,僅微漲0.17%,收于1526.14點。
期指下月合約多頭增倉超空頭/
對于眼下市場,券商除了多空激烈爭辯外,也有相對中性的觀點。比如海通證券借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認為對于經濟數據的態度,應該“保持定力,深處著力”。海通稱,創新是一把“金鑰匙”,企業盈利恢復不一定依附于經濟高增長,也可以依靠改革、創新等。8月雖然總量數據較差,但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已反映結構亮點。
有分析人士認為,本周是股指期貨交割周,市場震蕩或將加大,不過A股仍將保持活躍。昨日盤中權重股對指數造成打壓,但并未帶動中小市值個股跳水,說明內在上漲動力依舊充沛,短期再創新高是大概率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F1409在9月12日(上周五)升水0.84點,昨日貼水4.19點。從該合約多空增減倉動向看,移倉跡象明顯。從下月合約IF1410情況看,9月12日,多頭持倉前20名增倉2800手,空頭持倉前20名增倉3776手,但昨日形勢生變:多頭增倉14253手,空頭增倉13443手。有分析人士認為,僅從這一點來看,或預示今日短線偏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