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00:57:4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上周,A股市場迎來一波發行小高峰,共有12只新股發行,其中9家公布了中簽率和網下配售結果。已有的數據顯示,上周三(9月24日)發行的新股再次迎來中簽率新低,平均網下中簽率僅為0.14%,而花園生物更是以0.09%的中簽率,幾乎接近歷史最低紀錄。
雖然“打新難,難于上青天”,但數據顯示,基金打新仍舊很積極,上周三共有44家基金公司參與,其中華夏基金成為當日 “打新王”,旗下中簽基金共26只,合計獲配57萬股。
有基金公司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據內部測算,目前打新會給基金帶來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公司打新態度積極。
網下中簽率創年內新低
上周三發行的8只新股中,目前中簽率最低的是京天利,中簽率為0.389%;中簽率最高的是設計股份,中簽率為0.753%。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8只新股的平均中簽率為0.496%。此外,上周四還有3只新股發行,分別為東方電纜、寶色股份和勁拓股份,這三只股票的中簽率將于今日公布。
具體來看,上周三發行的8只新股,網上中簽率平均為0.55%,處于年內最低水平。事實上,這8只新股的網下配售比例也跌至更低的水平,平均中簽率僅為0.14%,而且大部分發行新股的中簽率都低于0.2%,比如花園生物,僅為0.09%。
從今年以來三輪新股發行潮的中簽率來看,新股的中簽率明顯逐步降低。從網上中簽率來看,今年1月、6月和7月這三個階段的中簽率,依次為1.80%、0.74%、0.62%,網下機構配售平均中簽率分別為15.51%、0.27%、0.39%。可以看出,第一輪新股發行和6月開始的第二輪新股發行有明顯的劃分,機構在6月和7月積極加入了新股申購隊伍,使得新股的網下配售中簽率急劇下降。
上周這批新股發行量都比較小,12只新股中,除了蘭石重裝的發行量為一億股以外,發行量大多在5000萬股以下。
從發行價格上來看,設計股份的發行價格要高一些,為32.26元/股,其次是九洲藥業和飛凱材料,分別為15.43元/股和18.15元/股,發行價最低的是蘭石重裝,僅為1.68元/股。
據了解,這12只新股的發行價溢出率平均為118%。除了花園生物發行價略微低于預期,發行價7.01元略低于公司近兩年的每股凈資產,其他10只新股發行價的溢出都較為明顯。例如,東方電纜發行價明顯高于預期,溢出率為135%;設計股份則是以每股32.26元居發行價首位,溢出率為108%;發行價格最低的則是蘭石重裝,僅為1.68元,但溢出率也達到129%。
發行價溢出明顯,說明新股仍受市場資金追捧,且相對擠壓了二級市場的上漲空間。相對于年初發行的48家新股平均135%的漲幅,近期發行的3批新股漲幅均達到170%以上,不少新股的漲幅相對于發行價達到了200%~300%,比如最近以24.05元/股發行的天和防務,在13個漲停板之后,9月26日的股價收于108.69元,累計漲幅超過350%。
44家基金公司成功打新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上周三發行、已經公布中簽率的8只新股,總共有4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兩百多只基金成功獲配。進一步分析顯示,獲配新股的基金數目合計在10只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11家,其中,華夏、中銀、嘉實這三家基金公司旗下中簽的基金數目較多,分別為26只、22只和21只。金鷹、天治、新華、信誠、信達澳銀、興業和長盛等7家基金公司雖然參與了其中部分新股的詢價,最終卻是空手而歸。
其中,在華夏打中的5只新股中,獲配最多的是設計股份,為17.77萬股;其次是花園生物,為16.34萬股。
從具體基金來看,中歐成長優選回報和諾安優勢行業兩只基金獲配的新股最多,分別獲配7只和6只新股;中銀旗下有3只基金獲配新股的數目在5只以上。其余獲配新股較多的基金還有華夏藍籌核心、南方避險增值、鵬華品牌傳承、長城久鑫保本、招商安潤保本等。
事實上,打新確實讓一些基金的業績增厚不少。比如長城基金旗下以打新為主的長城久利保本混合,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已經超過了33%。
另外,以打新為主的長城久鑫,首次募集便斬獲28億,截至9月26日,該基金的單位凈值為1.008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報告發現,在本輪打新中,該基金命中5只新股,其中,獲配花園生物6089股、獲配電光科技33499股、獲配萬盛股份35298股、獲配了設計股份43993股、獲配九洲藥業51600股,合計打新獲配17萬股。
新股改革之后,回撥機制啟動,意味著機構在打新中所獲得的收益也大幅降低。不過,今年積極打新的滬上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我們公司有專門的打新研究小組,經過測算,我們認為打新仍然會給基金帶來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這種無風險的收益,對我們來說很具有誘惑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