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01:07:1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岳琦 發自成都
在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處理好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以及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的關系備受關注。昨日(19日)下午,第五屆中國西部金融論壇產業與金融專題論壇的“金融安全與發展”圓桌論壇在成都舉行,多位業界頂尖專家學者參與論壇發言及討論。
在圓桌論壇上,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中國世界政治研究會副會長黃平提出,金融安全和發展就像 “一個銅板的兩面”,金融安全的建設基礎是發展,而“金融安全網構筑不好,隨時都有損失。”黃平認為監管層應該更多用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金融安全關注度提升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目前仍有很多國家在危機中煎熬,世界各國對金融安全的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中國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影響較小,也有專家認為這是因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開放程度不高所致。
金融安全與風險,金融開放與安全猶如矛盾的綜合體。在黃平看來,這就像一個銅板的兩面。黃平說,長期以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的重點是強調發展的主線,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發展,中國經濟建立了全球影響力。同時,“我們也把安全的話題提到了應有的高度。”
“如果沒有發展,金融安全是沒有建設基礎的。”黃平表示,反過來說,走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后,安全的命題就自然提上了議程。如果沒有安全,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的利益隨時可能會損害。
“原來講安全是傳統安全,國防、領土完整、國家的主權等。”黃平表示,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非傳統安全就提到了日程上,其中包括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等,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金融安全。
而在這些非傳統安全領域中,我國的安全制度、技術、人才還面臨著大量挑戰。黃平認為,“非傳統安全對我們的挑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金融安全網構筑不好,隨時都在損失。所以我們越來越強調發展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包括在金融領域的技術含量和制度含量。”
金融安全法律待健全
中國的金融發展與安全面臨著怎樣的挑戰?黃平表示,十八大之后中央力推減少行政審批,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這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更多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行政的手段,但在金融安全領域,還有很多法律是不健全不完整的。
黃平表示,即有的法律也有待修改完善,而且熟悉這些法律,能夠承擔事中事后的監管的人才是嚴重不足的。加快金融體制變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已經迫在眉睫,不能再等。
近期,中美與中歐的投資與貿易談判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在投資與貿易談判中,金融領域的進一步開放也被外界認為是重要內容,這種金融開放也再次向金融安全提出挑戰。黃平表示,面臨巨大挑戰,不能等,不能拖,中國經濟已經再也不是靠粗放型發展模式,一定要在服務領域、管理領域、高科技領域做文章。
“面對國際金融形勢發展變化,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慢慢發展。”黃平說,還是要摸著石頭過河,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都要摸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