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學院

每經網首頁 > 商學院 > 正文

正心誠意:企業家的修身齊家之道

上海證券報 2014-11-19 16:53:52

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推進的“珠網”般的關系中,產生的“慈悲”善行,是企業家成功的密碼,也是投資者尋找成功的標的。所謂慈悲,慈即給予人以幸福快樂,悲即助人祛除痛苦。

因此,如果上市公司通過詐騙潛竊、強劫豪奪、偷稅漏稅、缺斤少兩而獲得高收益,事實上是一種廣義的偷盜行為,不符合道的規范,遲早會“返還”回去,甚至會被強制“退市”。

三是誠實無欺。做人要誠實,不說謊話和虛偽的話,上市公司各類信息披露,都不能作欺騙監管者、投資者、消費者的事。信息披露說謊是妄言,通過暗示,蓄意使投資者受騙或者泄露內幕信息,也是妄言。在依法治國、以法治市的大背景下,如果上市公司遠離妄言,以誠對待投資者,對消費者童叟無欺,供求各方贏得互相信賴,那以法治市的目標就達成了。

四是無爭是非。不搬弄是非,離間他人,就會減少法律糾紛,有利營造和諧的市場環境。市場利益各方能遠離“兩舌”,說正直話,做正直事,和氣相待,就少有是非煩惱纏身。

五是出言慈和。語言文明,不用諸如廣告等形式惡言毒語誹謗其他公司,形成正能量比賽的市場游戲,廣告就可能不再是“成本”,而會成為相關公司的品牌資產。因此,不做威脅性、欺詐性、虛假性廣告,是品牌資產增值的前提。“心正”則言順,出言慈和的廣告,可積德善,為人敬愛,公司的品牌自然而成。正向的人格品牌和良好的口碑,是稀缺資源,可成為溢價的無形資產。

六是慈心舍施。慳吝之人即使做慈善,也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這種做法如果合法,自也無可厚非,若借“慈善”之名,行貪利之實,則不僅沒有功德,甚至可能違法。慈心舍施,以正當的收入,資濟貧病孤苦、捐助給社會福利事業,不求名利,不求回報,便是盡企業的社會責任或發揚企業家內在的慈悲心腸。

七是慈忍積福。“憤恚”指在逆境中憎惡而不能忍受,即遇事不順,埋恨于心,發怒于形。勤修慈悲,養成忍辱負重和堅忍不拔的品格,以對治憤恚,這樣可以成就自利利他之大事業。企業處于財務逆境時不怨天尤人,不把責任外推,而是反省困厄之因,修正自身,多行慈悲,更正行為,問題反倒會迎刃而解。

八是多聞增智。身處逆境,往往是愚癡即缺乏智慧,不明事理,對是非不能辨別,固執邪見,胡作非為而造成的。多學習,明事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增添才干,遠離邪見,才能明斷形勢,抓住機會,成就自己,造福社會。企業遇到的困厄,可能是由環境直接造成的,更多則是由企業家內心的原因造成的。化解這些沖突與矛盾,走出困境,先要有真心誠意的內省,所謂修身齊家,這才是企業家行善而成功的法則。

責編 張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片区 | 青青国国产视在线播放观看91 | 婷婷久久五月综合色国产 | 午夜在线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天堂啊好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