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01:02:09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楊建
每經實習記者 楊建
梅花生物(600873,收盤價6.70元)于11月15日拋出重組方案,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以38.22億元的總價并購伊品生物100%的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梅花生物和伊品生物是味精行業第二大和第三大企業,兩者合并將進一步大幅度提高味精行業的集中度,并形成梅花生物—阜豐集團的雙寡頭格局。對此有分析師判斷,味精行業整合已基本完成,不排除廠家隨后限產保價的可能,味精行業恢復合理利潤是大趨勢。
還需注意的是,收購伊品生物后,梅花生物在蘇氨酸市場的占有率將高達80%,而最近蘇氨酸價格上漲迅猛,短短4個月就從1.2萬/噸漲到2.8萬元/噸,梅花生物此次并購也將受益于蘇氨酸市場這波行情。
味精行業現雙寡頭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伊品生物是僅次于阜豐集團和梅花生物的第三大生物發酵企業,擁有年產22萬噸味精、5萬噸蘇氨酸、37萬噸賴氨酸的生產能力。兩者合并后,梅花生物味精產能將超過70萬噸(阜豐集團為100萬噸),市占率將達到40%;蘇氨酸產能將超過20萬噸,遠大于阜豐集團4萬噸、大成生物1萬噸的產能,市占率將達80%以上;賴氨酸產能為67萬噸,超過大成生物50萬~60萬噸的實際銷量。
梅花生物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周期性來看,味精價格已見底,行業正在走出低谷。目前中國味精行業的總產能約200萬噸,本次整合完成后的梅花生物與阜豐集團的總產能將達到180萬噸,兩家企業已控制了味精行業90%以上的供給,未來可根據供需變化進行調節。
有業內人士表示,梅花、伊品整合后,行業形成了雙寡頭壟斷局面,不排除廠家后期限產提價的可能。現在的味精出廠價是8300元/噸左右,預計明年的價格能到8500元/噸。目前處于年末,正是味精的銷售旺季,價格有所上漲。
一位券商分析師也指出,味精行業整合已基本完成,恢復合理利潤是大趨勢。梅花生物和阜豐集團兩大味精龍頭通過完整的產業鏈和巨大的資本投入,享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其他小企業在玉米價格、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土地及產業鏈上都不及梅花和阜豐。由于味精占消費者和下游廠商的總體消費支出比例很低,下游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長期來看味精價格彈性巨大。
蘇氨酸價格上漲迅猛/
梅花生物并購伊品生物改變的不止是味精行業的格局,還有整個蘇氨酸市場的格局。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家加大了對食品添加劑企業的監管,一批小廠被迫關停;同時由于環保壓力,一些產能落后的小廠主動退出。收購伊品生物后,在蘇氨酸市場上,梅花生物的市場占有率提升到了80%,成為國內最大的蘇氨酸廠商。
上述券商分析師介紹道,近年來,氨基酸已成為梅花生物收入、利潤的主要增長點。從產品結構看,公司氨基酸產品包括飼料類氨基酸、食品類氨基酸、醫藥類氨基酸共10余種。其中,飼料類氨基酸占公司氨基酸銷量的90%左右,收入的72%左右,是公司氨基酸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重要的增長點。
據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的信息,由于歐洲下游廠商進行四季度備貨,國內蘇氨酸1~10月累計出口17.2萬噸,累計同比增加1.6萬噸(同比增長10.88%)。出口形勢向好。
記者了解到,梅花生物在2014年7月23日對蘇氨酸進行提價,上調到12元/公斤(約1.2萬/噸左右),到了11月17日,梅花生物的報價為34元/公斤;截至11月24日,梅花生物已經停止了蘇氨酸的報價,市場報價大都穩定在28元/公斤 (約2.8萬元/噸左右)。按合并伊品生物后計算,梅花生物的蘇氨酸的產能超過20萬噸,每噸毛利潤至少超過5000元,保守估計梅花生物在蘇氨酸產品上的毛利潤一年就將超過10億元。
同時,上述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伊品生物承諾2015~2017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72億元、3.01億元和3.35億元。伊品生物過去利潤不斷下滑主要是味精價格下跌所致,目前味精價格已觸底回升了,毛利率隨之也將得以提升,盈利能力加強。同時蘇氨酸價格暴漲對伊品生物的利潤貢獻也較大,伊品生物擁有年產5萬噸蘇氨酸的生產能力,按照現在蘇氨酸漲價的情況來看,要實現其業績承諾的難度不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