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2:20:3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上周五(12月19日)晚間,因前身文化中國遺留的財務問題,遲遲未發布2014年中期業績報告的阿里影業,終于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其更名后的第一份財報,并申請于今日(12月22日)復牌。
2014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阿里影業股東應占虧損凈額約4.44億港元。公司股東之一的翹華控股董事長魏民對媒體表示,公司出現財務問題,但沒有出現違法情況,相信對未來影響不大。
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阿里影業已獲得“土豪”阿里巴巴在相關業務領域的資源支持。截至2014年上半年末,阿里影業現金儲備近65億港元,同比增長3150%,且無任何借款。
由于從2014年起,各大衛視頻道被限制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等原因,阿里影業決定逐步終止電視廣告銷售業務,該項業務占阿里影業營業額約35%。同時,阿里影業方面稱:“將致力于打造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影視娛樂業務的旗艦,在內容創新、投資、制作和發行方面,善用阿里的資源,進一步擴大媒體業務。”
上半年凈利同比跌434%/
12月10日,阿里影業對外宣布,作為前身的文化中國由于內部監控薄弱致財務不恰當處理,2012年和2013年度凈資產和凈利潤都需作出調整,預計2014年上半年盈利將減少3.24億~3.9億港元。
但阿里影業此次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阿里影業股東應占虧損凈額約4.44億港元,相較于去年同期凈溢利近1.33億港元,同比跌434%,超出之前的預期。
阿里影業針對虧損作出了專門解釋,一方面是非現金虧損,包括電影及電視版權及電影制作預付款項減值和其他預付款、應占聯營公司減值,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之呆壞賬撥備,以及衍生財務工具之公允價值變動,合計近3.79億港元。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魯桂華表示,阿里影業前身發生的財務不恰當處理,有的屬于初級錯誤,如交易沒有正式的稅務發票。而經過調整之后,阿里影業的凈利潤和凈資產都將大幅減少。
除了非現金虧損,阿里影業股東應占虧損凈額約6483萬港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上半年,阿里影業錄得的營業額約1.13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約4.74億港元,減少逾76%;其中電影及電視劇制作、發行及版權業務營業額近4968萬港元,占總營業額約44%,但去年同期則超2.95億港元。
阿里影業的解釋是:“收入減少主要是由于若干電影和電視劇于2014年上半年仍處于制作階段,并將在2014年下半年及2015年予以發行。”同時,電視廣告銷售業務營業額近3930萬港元,占總營業額約35%,但較于去年同期的1.5億港元減少74%。未來,阿里影業將逐步拋棄這項業務。
強力“瘦身”專注影視劇/
記者發現,2013年底,阿里影業終止了與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臺的長期獨家合作協議;今年5月,與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在廣告業務上的合作關系也“戛然而止”。
阿里影業方面表示:“自2014年1月1日,各衛視頻道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的時段、內容及次數被限制,面對更趨細致、嚴格的監管規定,電視廣告業務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經仔細衡量,公司決定逐步終止電視廣告銷售業務。”
“阿里影業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從事影視娛樂業務的主要平臺,公司必須強力‘瘦身’,集中資源發展影視劇。”影評人趙珂嘉稱。阿里影業坦言,通過電視廣告業務的調整,公司將得以優化內部資源分配,專注發展影視制作等高增值業務。
為此,今年6月初,阿里影業還與一名獨立第三方訂立協議,向后者出售經營手機增值業務之全資附屬公司永聯信通100%股權,從而實現約1120萬港元的收益。
阿里影業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從事文化及影視娛樂業務的旗艦,已獲得后者在相關業務領域充分的資源支持。截至2014年上半年末,阿里影業現金儲備近65億港元,相比于2013年底的不到2億港元,增長3150%,且無任何借款。
阿里影業已與周星馳、陳可辛、柴智屏和王家衛簽署合作協議,各投資每人五部電影5000萬元;還陸續購入《還珠格格》小說的電影改編權和電影《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鬼吹燈》的電視劇改編權也被阿里影業“收入囊中”。
阿里影業計劃與美國各大影視公司共同開發電影項目,包括改變暢銷劇本,參與投資合作拍攝等;還將與生態圈內的優酷土豆、華數傳媒等平臺積極合作,引入包括產品植入、產品銷售分成等創新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集團之生態系統,把握與線上娛樂及其他媒體相關領域之新機遇,補充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影制作及分銷方面的核心優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