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基金

每經網首頁 > 基金 > 正文

5家基金斷檔一年:公募與非公募業務重心失衡

2014-12-31 01:08: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宋雙    

每經記者 宋雙

2014年,泰信、天治、益民、德邦和華宸未來等五家基金公司均沒有新產品成立。其中,泰信不是不發而是新基金遲遲不獲批;德邦2014年7月23日曾獲批一只新基金,但卻“批而不發”,最終將發行時間安排在2015年初。

泰信、天治和益民都是成立十年左右的老基金公司,專戶業務開閘及子公司相繼成立后,它們更加醉心于非公募業務的發展,尤其是天治,早在2012年初便提出了將專戶業務打造成公司“名片”的決心。

德邦和華宸未來都是 “70后”新基金公司,也都在非公募業務上加緊擴張,但2014年華宸未來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震驚市場,遭遇重創。說到底,公募基金公司的主業始終是公募業務,任何非公募業務都不能取代。

德邦、華宸未來:遭遇成長煩惱/

德邦、華宸未來兩家“70后”基金公司,均成立于2012年,2014年新基發行則雙雙交了“白卷”。

德邦基金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9日,其首只基金德邦優化配置于當年9月25日成立,2013年接連成立德邦德信中高企債指數分級和德邦德利貨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7月23日德邦曾獲批一只混合型基金德邦新動力靈活配置,但一直“批而不發”。不過最新公告披露,該基金將于2015年1月5日開始發售。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德邦旗下已成立的3只基金資產規模合計7.33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9位;而其首只基金德邦優化配置規模僅剩下0.11億元。

與眾多新基金公司一樣,德邦非常重視非公募業務,其專戶資格與基金公司同時獲批;2012年10月起專戶產品開始上線。2013年3月12日,子公司德邦創新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同年10月子公司產品陸續發行。或許德邦耗費了太多精力在非公募業務之上,全年子公司成立產品數量多達55只,且大部分投資指向房地產業。

德邦基金三大股東為德邦證券(70%)、土產畜產(20%)、西子聯合(10%)。

相比而言,華宸未來處境比較難堪。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華宸未來公募資產規模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一,旗下兩只基金華宸未來滬深300指數增強和華宸信用增利規模分別為0.29億元和0.38億元,合計僅為0.67億元。

華宸未來2014年因為非公募業務的擴張“栽了跟頭”。因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其子公司連帶母公司被證監會處以暫停新業務三個月的處罰。這也引發了高層動蕩:原總經理萬云、原董事長劉曉兵先后離任。

因此,華宸未來2014年在公募業務上沒有任何動作恐怕也不難理解,其作為市場上首家韓資公募基金公司,目前看來發展并不順暢。

泰信:新基金遲未獲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8月12日,泰信上報新產品——泰信贏豐一年目標觸發式保本混合型基金,走的是普通程序;截至12月19日,該基金仍處在審批程序之中,注定泰信2014年顆粒無收。

不過,這并非泰信成立11年來首次出現“斷檔”的現象,2005年和2007年,其同樣沒有新基金問世,白白錯過2007年大牛市。2013年泰信曾成立兩只基金,一只股票型和一只債券型。

8家零發行的基金公司中,泰信是資歷最深、旗下產品最多、資產規模最大的一家。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泰信旗下15只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共計84.75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9位。

盡管基金數量達到15只,但種類單一且規模分化嚴重,泰信先行策略、泰信藍籌精選和泰信優質生活規模分別為35.92億元、12.46億元和10.21億元,泰信雙息雙利、泰信現代服務業、泰信基本面400指數等規模不足5000萬元。

不過其子公司銳懿資產在2014年新產品密集成立,根據公告顯示為34只,此外還有專戶產品,也就是說雖然公募受阻,但2014年泰信非公募業務發展并未減速。

天治:專心經營專戶業務/

與泰信一樣成立于2003年的天治基金,2014年全年均未有新產品上報。

2013年天治僅發行一只可轉債基金,即天治可轉債增強債券A/C,規模已經縮水至1.56億元。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天治旗下10只公募基金規模合計41.15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5位。其中規模最大的天治核心成長19.81億元,而天治品質優選、天治成長精選和天治穩定收益規模均不足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注意到,天治基金成立以來,曾多次出現新產品斷檔。例如,2007年、2010年、2012年均全年未有新基金問世,其中2007年和2010年都是因故被證監會暫停資格,因此錯過大牛市;其余年份基金成立情況也并不 “給力”,于是天治旗下基金產品線建設同樣堪憂。

天治基金公司注冊地點為上海,其兩大股東分別為吉林信托(61.25%)和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8.75%),注冊資本為1.6億元。歷史上其股權曾多次變動,高層震蕩,這也造成了天治在公募行業內的困難局面。

不過,導致目前天治公募業務發展“意興闌珊”的主要原因是其對于專戶業務的重視。天治基金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2014年初公司的發展策略也是主打專戶業務。”

益民:股權變動制約發展/

關于益民基金公司,曾有業內人士評價其似乎“從未走出泥潭”。

益民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為市場上第52家基金公司。其注冊地為重慶,也是目前僅有的注冊地點位于西南地區的兩家基金公司之一,不過其辦公地點仍在北京;注冊資本為1億元。

成立9年以來,益民旗下一共成立公募基金產品6只;2009年~2011年連續三年基金零發行,主要原因是證監會勒令益民進行整改,涉及股東資格、董事資格、投資、運營管理等諸多方面。2012年、2013年恢復發行,分別成立1只混合型基金,2014年再次斷檔。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6只基金規模合計40.66億元,僅剩益民創新優勢一只獨大,規模為29.21億元;其余5只基金中,益民紅利成長為7.54億元,益民服務領先1.67億元,益民貨幣、益民多利債券和益民核心增長規模均低于1億元。

回顧其發展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權和人事變動是制約益民基金發展的主因。

成立初期,益民基金公司原發起股東為重慶國際信托(30%)、重慶路橋(25%)、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25%)和華夏建通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0%);2009年6月27日股權變更為重慶國際信托(49%)、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31%)、中山證券(20%)。彼時,身為重慶國際信托首席執行官的翁振杰出任益民基金董事長。在翁振杰2009年上任之后,原總經理劉義鵬離職,祖煜接任總經理一職僅17個月之后也離職;2011年1月雷學軍出任益民總經理。

益民基金非公募業務大門從2012年開啟,2013年5月27日其子公司國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宋雙 2014年,泰信、天治、益民、德邦和華宸未來等五家基金公司均沒有新產品成立。其中,泰信不是不發而是新基金遲遲不獲批;德邦2014年7月23日曾獲批一只新基金,但卻“批而不發”,最終將發行時間安排在2015年初。 泰信、天治和益民都是成立十年左右的老基金公司,專戶業務開閘及子公司相繼成立后,它們更加醉心于非公募業務的發展,尤其是天治,早在2012年初便提出了將專戶業務打造成公司“名片”的決心。 德邦和華宸未來都是“70后”新基金公司,也都在非公募業務上加緊擴張,但2014年華宸未來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震驚市場,遭遇重創。說到底,公募基金公司的主業始終是公募業務,任何非公募業務都不能取代。 德邦、華宸未來:遭遇成長煩惱/ 德邦、華宸未來兩家“70后”基金公司,均成立于2012年,2014年新基發行則雙雙交了“白卷”。 德邦基金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9日,其首只基金德邦優化配置于當年9月25日成立,2013年接連成立德邦德信中高企債指數分級和德邦德利貨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7月23日德邦曾獲批一只混合型基金德邦新動力靈活配置,但一直“批而不發”。不過最新公告披露,該基金將于2015年1月5日開始發售。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德邦旗下已成立的3只基金資產規模合計7.33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9位;而其首只基金德邦優化配置規模僅剩下0.11億元。 與眾多新基金公司一樣,德邦非常重視非公募業務,其專戶資格與基金公司同時獲批;2012年10月起專戶產品開始上線。2013年3月12日,子公司德邦創新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同年10月子公司產品陸續發行。或許德邦耗費了太多精力在非公募業務之上,全年子公司成立產品數量多達55只,且大部分投資指向房地產業。 德邦基金三大股東為德邦證券(70%)、土產畜產(20%)、西子聯合(10%)。 相比而言,華宸未來處境比較難堪。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華宸未來公募資產規模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一,旗下兩只基金華宸未來滬深300指數增強和華宸信用增利規模分別為0.29億元和0.38億元,合計僅為0.67億元。 華宸未來2014年因為非公募業務的擴張“栽了跟頭”。因子公司資管計劃違約,其子公司連帶母公司被證監會處以暫停新業務三個月的處罰。這也引發了高層動蕩:原總經理萬云、原董事長劉曉兵先后離任。 因此,華宸未來2014年在公募業務上沒有任何動作恐怕也不難理解,其作為市場上首家韓資公募基金公司,目前看來發展并不順暢。 泰信:新基金遲未獲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8月12日,泰信上報新產品——泰信贏豐一年目標觸發式保本混合型基金,走的是普通程序;截至12月19日,該基金仍處在審批程序之中,注定泰信2014年顆粒無收。 不過,這并非泰信成立11年來首次出現“斷檔”的現象,2005年和2007年,其同樣沒有新基金問世,白白錯過2007年大牛市。2013年泰信曾成立兩只基金,一只股票型和一只債券型。 8家零發行的基金公司中,泰信是資歷最深、旗下產品最多、資產規模最大的一家。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泰信旗下15只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共計84.75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9位。 盡管基金數量達到15只,但種類單一且規模分化嚴重,泰信先行策略、泰信藍籌精選和泰信優質生活規模分別為35.92億元、12.46億元和10.21億元,泰信雙息雙利、泰信現代服務業、泰信基本面400指數等規模不足5000萬元。 不過其子公司銳懿資產在2014年新產品密集成立,根據公告顯示為34只,此外還有專戶產品,也就是說雖然公募受阻,但2014年泰信非公募業務發展并未減速。 天治:專心經營專戶業務/ 與泰信一樣成立于2003年的天治基金,2014年全年均未有新產品上報。 2013年天治僅發行一只可轉債基金,即天治可轉債增強債券A/C,規模已經縮水至1.56億元。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天治旗下10只公募基金規模合計41.15億元,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5位。其中規模最大的天治核心成長19.81億元,而天治品質優選、天治成長精選和天治穩定收益規模均不足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注意到,天治基金成立以來,曾多次出現新產品斷檔。例如,2007年、2010年、2012年均全年未有新基金問世,其中2007年和2010年都是因故被證監會暫停資格,因此錯過大牛市;其余年份基金成立情況也并不“給力”,于是天治旗下基金產品線建設同樣堪憂。 天治基金公司注冊地點為上海,其兩大股東分別為吉林信托(61.25%)和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38.75%),注冊資本為1.6億元。歷史上其股權曾多次變動,高層震蕩,這也造成了天治在公募行業內的困難局面。 不過,導致目前天治公募業務發展“意興闌珊”的主要原因是其對于專戶業務的重視。天治基金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2014年初公司的發展策略也是主打專戶業務。” 益民:股權變動制約發展/ 關于益民基金公司,曾有業內人士評價其似乎“從未走出泥潭”。 益民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為市場上第52家基金公司。其注冊地為重慶,也是目前僅有的注冊地點位于西南地區的兩家基金公司之一,不過其辦公地點仍在北京;注冊資本為1億元。 成立9年以來,益民旗下一共成立公募基金產品6只;2009年~2011年連續三年基金零發行,主要原因是證監會勒令益民進行整改,涉及股東資格、董事資格、投資、運營管理等諸多方面。2012年、2013年恢復發行,分別成立1只混合型基金,2014年再次斷檔。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6只基金規模合計40.66億元,僅剩益民創新優勢一只獨大,規模為29.21億元;其余5只基金中,益民紅利成長為7.54億元,益民服務領先1.67億元,益民貨幣、益民多利債券和益民核心增長規模均低于1億元。 回顧其發展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權和人事變動是制約益民基金發展的主因。 成立初期,益民基金公司原發起股東為重慶國際信托(30%)、重慶路橋(25%)、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25%)和華夏建通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2009年6月27日股權變更為重慶國際信托(49%)、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31%)、中山證券(20%)。彼時,身為重慶國際信托首席執行官的翁振杰出任益民基金董事長。在翁振杰2009年上任之后,原總經理劉義鵬離職,祖煜接任總經理一職僅17個月之后也離職;2011年1月雷學軍出任益民總經理。 益民基金非公募業務大門從2012年開啟,2013年5月27日其子公司國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日本野花视频在线看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网站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