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5-01-05 08:27:34
在新的一年,銀行、券商、保險、基金、信托、期貨等六類金融機構會有哪些大概率事件發生?
信托業
“八項責任”漸次落實
“通道”業務規模或萎縮
隨著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增速放緩,風險逐步釋放,“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新常態下,信托業2015年的“大概率事件”無疑都將圍繞著“轉型”鋪開。
從監管層的角度來看,2014年,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在三季度末增至近13萬億元,意在為信托業轉型鋪路的監管政策也在2014年漸次落地。而2015年,監管的進一步升級預計仍會成為左右信托業全年發展的關鍵。
在2013年信托業年會上,監管機構對信托業的發展提出了“八項制度”,而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信托業年會上,監管機構繼續提出“八項責任”,即受托責任、經紀責任、維權責任、核算責任、機構責任、股東責任、行業責任、監管責任。按照“八項制度”已在去年逐步建立起來的節奏,“八項責任”暗含監管層的監管理念,也將在2015年漸次落實。目前,“八項責任”中涉及的《信托公司信托業務盡職指引》已由中國信托業協會擬定初稿,并在信托公司中討論多次。此外,《信托公司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調整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標準的相關規定也在去年經過了多次討論,包括上述幾項政策在內的多項信托監管文件預計將會在今年逐步推出,并深刻影響信托業的發展路徑。
除了監管的政策引導之外,從公司層面看,為了適應新環境,預計也會將增資擴股、調結構等在2015年進行到底。
2014年全年有24家信托公司增資和變更股權,其中有16家凈增加資本290億元。隨著監管層為信托業定調“有多大資本做多大事”,信托公司增資潮預計將在2015年繼續涌動。
而在調整業務結構方面,2015年信托業務變動最明顯的或為“通道”類業務。由于去年底下發的《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中關于融資方認購保障基金的相關規定將增加低報酬的信托通道業務的融資成本,多家研究機構認為,這“很可能使得交易對手放棄和信托公司的合作,轉向其他資管機構”。信托“通道”業務規模預計會面臨大幅“萎縮”。
此外,在制度建設方面,信托產品登記或許會在今年迎來不小的突破。在信托業已成為第二大金融子行業的今天,信托產品流轉的需求日益龐大,信托產品轉讓平臺2014年如雨后春筍般在各類平臺推出,其中不乏違規現象。但信托登記制度的缺失一直是設立統一信托登記轉讓平臺的重要障礙。有消息稱去年底銀監會已經敲定國家首個信托登記中心落戶上海自貿區,全國信托登記轉讓平臺的設立、以及信托登記相關法規推出或許會在今年迎來突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