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7 01:18:28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劉燦邦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劉燦邦 發自北京
近日,有消息稱,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的總裝已基本完成。
昨日(1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向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以下簡稱中國商飛)方面求證。中國商飛一位內部人士就此表示,目前C919機體結構對接基本完成,但這只是總裝過程的第一步,后續還有機載系統的集成、調試等任務要進行。
對于C919的后續計劃,上述中國商飛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力爭C919在2015年底首飛,正式交付時間因此可能會提前。
就在國產大飛機離首飛不遠之時,德國《經理人》雜志近日表示,鐵路設備制造公司合并后,中國航空業有望以此為藍本,合并兩大國有飛機制造商,與空客和波音同臺競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從事飛機制造的國有企業主要包括中國商飛和中航工業。中國商飛承擔的項目包括ARJ21和C919,而中航工業工業旗下的飛機制造業務包括運輸機、直升機、教練機等。
一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不同于南北車,兩家公司的定位并不是競爭關系。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國商飛于2008年5月在上海成立,該公司由國務院國資委,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工業等共同出資成立。中航工業是中國商飛的第二大股東,兩方在C919項目上的關系是中國商飛是主制造商,而中航工業是主供應商,共同承擔C919大飛機任務。
對于未來國內飛機制造商是否會合并,一位接近中航工業的人士向記者表示,2014年上半年集團內部曾有傳言稱,中航工業的發動機業務將剝離出去,從而以此來整合國內發動機業務,形成一個發動機公司,而集團剩余的和飛機有關的資產則將與中國商飛合并成一個類似于飛機制造的企業。但該接近中航工業的人士也指出,這一傳言并未得到證實。
對于飛機制造商整合一事,一位行業研究員表示,由于中航工業和中國商飛是平級企業,未來整體合并的可能性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