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9 01:50: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五A股普漲,上證綜指漲1.2%。深綜指、中小板、創業板三綜指分別漲1.29%、1.42%、2.76%。
進入上周后,前期強勢的券商龍頭中信證券忽然詭異地弱了起來,周五盤后終于揭開謎底:證監會就兩融違規處罰了中信等3家券商,暫停其新開兩融賬戶3個月。此外,證監會還稱“兩融僅限于50萬以上資產投資者”。稍晚,中信證券又公告了大股東于上周大舉減持。
證監會收緊兩融消息對券商股顯然會有沖擊,投資者可暫回避。至于券商股最終會跌多少,則取決于管理層后續動向——后續有安撫言論,則沖擊有限;若反復打壓,則跌幅擴大。
個人認為,券商股雖會受些沖擊,但程度應有限。不過,利空集中爆發的中信跌幅可能稍大。不難想象,中信大股東“不聲不響”地大量減持行為對投資者的信心沖擊應該很大,且可能有長期效應。
在管理層主觀意向而言,筆者認為投資者是不宜夸大利空的。這次監管只是不希望高杠桿引發風險,或只是不希望牛市過早地走完。至于那些“國”字頭大票的上漲及市值增加,顯然是為管理層所樂見的。
在市場層面,券商股其實最近已屢受兩融相關批評困撓,先是受證監會現場檢查,后是新華社連發公開信警示“過度杠桿”,券商股走勢或多或少應已有所消化。
在兩融的技術層面,目前兩融暫還是賣方市場,即券商的商品(資金)供不應求,所以賣方的缺陷就未必會影響 “銷量 (融資量)”。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即使店家禁止某些人購買,商品照樣能全部售出。
近來券商發債、發H股籌資消息頻發,這些都是缺錢的寫照。還有,部分券商考慮調高融券費率,少數券商考慮調高融資利息,且在央行降息后仍維持原先的融資利率,這些同樣也只能發生在賣方市場。
管理層本意或是希望兩融擴張速度慢一些,股市漲勢不要太猛。周五大盤只差幾個點就能創出新高,本周有大量申購資金解凍,假如沒有上述利空,顯然股指就將創出新高,且未必還會像1月9日那樣在創新高后回落。也就是說,股市眼看著又要過熱了,所以澆些涼水恰當其時。
1月9日股指創新高后狂落,投資者所受教訓之深刻,短期內必會引以為戒,故本周股指若再創新高,那么再度“騙線”的機會應該就很小了。在正統的技術分析教案中,這其實也是有說法的,叫做“二次突破”。
由于融資標的多數是大票,故上述處罰券商消息極有可能造成小票活躍,因多數小票只能以自有資金購買。權重股短期內應受些壓抑,但休整后可能還會表現,一方面是因管理層樂見大票上漲,另一方面是因50ETF期權推出已為時不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