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3 01:57: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昨日(1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管局)公布的2014年12月的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顯示,12月銀行結售匯逆差為571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5個月出現逆差。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為699億元,連續4個月保持逆差。
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主要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進一步擴大”、“美元匯率全面走強”,以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因素影響。對于跨境資金出現雙向振蕩符合宏觀調控和改革的方向,而且目前這種調整是適度、可承受的。
關于歐版QE對我國的影響,管濤指出,現在來看,歐元區可能出臺的QE對我國影響有利有弊,一方面歐版QE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美國QE退出的緊縮性影響;一方面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勢分化會影響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這將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外匯市場的振蕩。
結售匯連續5個月逆差
外管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2月,銀行結匯11401億元,售匯11972億元,結售匯逆差571億元,較11月的610億元小幅減少,但仍連續5個月實現逆差。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699億元,比11月的440億元有所增加。同時,銀行代客遠期結匯簽約1471億元,遠期售匯簽約1157億元,遠期凈結匯314億元。
“在美元持續升值的背景下,結售匯連現逆差說明企業和個人的結匯意愿逐步下降,大家更愿意持有美元。實際上,2014年12月的外匯占款也是下降的,整體上看,資金已經開始外流。”東莞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陳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增加,但還不至于增加如此大的規模。
對于2014年我國外匯收支狀況的特點,管濤表示,第一,跨境資金大量流入的狀況改善,剔除匯率因素影響,結售匯順差下降53%,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下降79%;第二,市場主體結匯意愿下降,購匯動機增強,衡量企業和個人結匯意愿的銀行代客結匯占涉外外匯收入的比重(結匯率)總體下降。衡量購匯動機的銀行代客售匯占涉外外匯支付的比重(售匯率)逐季上升。
管濤同時指出,跨境資金雙向波動更加明顯。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14年一季度實現順差1592億美元,二季度降至290億美元,三季度轉為逆差160億美元,四季度擴大為465億美元。跨境資金出現的這種雙向振蕩“符合宏觀調控和改革的方向”,并且目前的這種調整是適度的、可承受的。“雖然下半年出現了一定的資金流出壓力,但并沒有改變全年外匯供大于求、外匯儲備增加的基本格局。”
跨境資金流動存不確定性
管濤表示,未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仍將面臨很多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總體上看,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將繼續呈現 “經常項目收支基本平衡、跨境資本流動雙向波動”的國際收支格局。”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雖有所走低,但對主要貿易伙伴貨幣匯率總體繼續偏強。2014年,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均創歷史新高,全年分別升值了6.4%和6.2%,2005年匯改以來累計分別升值了40.5%和51%。
對于近日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的歐版QE,管濤在昨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歐元區可能出臺的QE對我國影響有利有弊。一方面,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情況下,歐版QE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美國QE退出的緊縮性影響。另一方面,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勢分化會影響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這將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外匯市場的振蕩,新興市場管理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預期的難度也會增加。此外,歐版QE只是影響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需要結合其他因素綜合分析,做出總體判斷,做好相關預案。
陳龍認為,歐版QE的影響應該分開來看。短期來看,這將對新興市場的資金外流起到一定緩沖作用。但長期而言,如果歐版QE規模適當,且歐盟經濟及時好轉的話,不僅歐元將會反彈,一部分跨境資金也會流向歐元區,這將會加劇新興經濟體資金外流的步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