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6 01:29:57
今后,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按照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方向,社會保險費率將會適時適當下調,以此平衡國家、單位和個人的負擔。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1月23日,人社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李忠透露,我國各項社保保險基金總結存已經達到5.22萬億。
李忠表示,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之外,其他三項保險基金結存的可支付月數都偏高。“今后,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按照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方向,社會保險費率將會適時適當下調,以此平衡國家、單位和個人的負擔。”李忠稱。
社保基金收支增幅不平衡/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保基金總收入合計為39592億元,同比增長12.3%;基金總支出合計為32977億元,同比增長18.1%。
與2013年情況相同,我國社保基金支出增幅再一次明顯高出收入增幅。李忠認為,這表明我國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壓力加大,其中以五項社保中的養老保險基金和醫療保險基金最為明顯。
以養老保險基金和醫療保險基金為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重,社保的擴面征繳空間日益縮小,而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卻持續剛性增長。
數據顯示,人社部日前連續第11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月人均水平超過2000元;同時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并且還將城鎮居民醫保人均政府補助提高至320元。
李忠認為,上述情況致使我國社保基金支出增幅快于收入增幅,社保總費率偏高問題與基金支付壓力日益加大的矛盾同時存在。
與養老和醫療保險基金有所不同,失業、工傷、生育三項保險基金卻出現了結存偏高的情況。
李忠指出,2014年,我國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結存已經達到5.22萬億,其中,失業、工傷、生育等三項保險基金結存的可支付月數都偏高。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底,我國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存金額卻已經超過了4000億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此前表示,“失業保險金結余最高的省份即使不再收取失業金,也能用30年。”
事實上,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存過多并不意味著我國就業現狀良好。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呂學靜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失業保險通常有三個功能,即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預防失業,但目前我國失業保險預防失業的功能較弱,基金使用效率有待增強。
除失業保險外,李忠認為,我國工傷、生育等保險基金結存的可支付月數也偏高,并存在基金結存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將適時下調偏高費率/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我國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險種的總費率已超過40%。國務院副總理馬凱2014年年底表示,現在我國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實偏高,企業覺得負擔很重。
李忠表示,要通過適時適當下調社會保險費率,來有效地平衡國家、單位和個人的負擔。
盡管人社部方面認為 “我國社保費率位列全世界第一”的說法不甚準確,但也表示,我國社會保險總費率確實偏高。
據記者了解,我國養老保險目前費率為單位繳費20%、個人繳費8%;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為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繳費2%、個人繳費1%;工傷保險實行行業差別費率和單位浮動費率制度,根據工傷風險的程度,把費率分為三檔,分別是0.5%、1%和2%;生育保險費率為最高不超過1%。也就是說,綜合來看,我國社保總費率已經超過40%。
“按照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方向,社會保險費率還是會適時下調的,但是各個險種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李忠表示,從長遠看,養老保險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拓寬資金的籌集渠道,以增強收支平衡能力,為降低費率創造條件。
在醫療保險方面,將通過完善費率和待遇調整機制,鼓勵各地結合職工醫保門診統籌,適當調整個人賬戶的政策,理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的基金結構,指導有條件的地方適時適當降低醫療保險費率。
在失業保險方面,人社部將在2015年結合《失業保險條例》的修訂工作,研究合理確定失業保險費率和建立費率調整機制,適當降低費率。
此外,人社部將對工傷保險實行行業差別費率,進一步細化行業差別費率,同時強化單位費率的浮動機制,降低工傷保險的費率水平。2015年,人社部還將結合出臺生育保險辦法,適當下調現行生育保險費率。
“通過以上對五個社會保險的分別考慮,將從總體上來降低社會保險的總費率,以適當地減輕企業的負擔。”李忠表示。
《《《
相關新聞
公務員減津貼提工資 人均月漲300元
每經記者 韓冰 發自北京
期待已久的機關事業單位漲薪機制基本明朗。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1月2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完善將逐步提高基本工資的標準,將部分津貼補貼或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也就是說,此輪機關事業單位調薪機制將遵循“減津貼、提基本工資”原則。
“機關事業單位此輪工資調整實際增資幅度并不大,按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月人均實際增資300元左右。”李忠稱。
從制度設計看,調整后的工資制度將更加注重優化工資結構,發揮基本工資的作用。
按照現行工資制度,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 “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李忠認為,這種工資結構不盡合理,不利于發揮中央對工資分配制度的調控。
基于上述原因,此輪工資制度改革將逐步提高基本工資標準,并將部分津補貼、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改善其結構。李忠說,“在完善工資制度的同時,凍結規范津貼補貼增長,各地各部門不得自行提高津貼補貼水平和調整津貼補貼標準,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改革性補貼政策和考核獎勵政策。今后要通過建立基本工資標準的正常調整機制等措施,逐步實現基本工資在工資中占主體。”
此外,此次工資改革的另一大特點是向基層傾斜,比如,建立鄉鎮工作補貼制度,適當提高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鼓勵人員向基層流動。
此外,據李忠透露,此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資制度要在嚴格編制和人事管理紀律的基礎上進行,各地各部門按照統一的部署,目前正在進行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的集中治理。
“沒有完成‘吃空餉’問題治理,是不能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資制度。”李忠強調。
對于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到底漲多少的問題,李忠表示,考慮到增加的基本工資大部分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的改革成本等因素,實際增資幅度并不大。“按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月人均實際增資300元左右。”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基本工資實行全國統一標準,而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因各地工資水平的不同存在差異,對工資收入水平較高地區的部分人員,此次增加的工資可能不足以完全彌補個人繳費,當期收入還會有所下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