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2-03 08:41:24
隨著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加快建設與市場規模的擴大,敦煌種業(600354,SH)、豐樂種業(000713,SZ)等多家上市種業公司將迎來發展機遇。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畢華章 發自西安
每經記者 畢華章 發自西安
坐擁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甘肅玉米制種業已成河西走廊的支柱產業和“黃金產業”。
甘肅種子管理局數據顯示,2014年甘肅省玉米制種面積達到123萬畝,產種量4.78億公斤,分別占全國玉米制種總面積和總產量的42%和48%。
在面積與產量雙雙占全國近半比例的同時,甘肅省也在加快推進此前被認定的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并為此專門出臺了種業發展規劃。而隨著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加快建設與市場規模的擴大,敦煌種業(600354,SH)、豐樂種業(000713,SZ)等多家上市種業公司將迎來發展機遇。
近年來,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一直穩居全國第一。特別是以河西走廊為主的玉米種子150萬畝生產基地,每年產種量占全國玉米生產用種量的60%左右,是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三大核心基地之一。張掖市、臨澤縣、甘州區、涼州區、肅州區、高臺縣、永昌縣、古浪縣等一市七縣區,于2013年8月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
“獲得國家認定后,地方政府要按照要求建設和打造生產基地,包括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等‘四化’要求。”甘肅省種子管理局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為此,甘肅省政府專門出臺《甘肅省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按照《規劃》,甘肅省將建立以企業為核心的玉米商業化育種研發體系,選育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新品種15至20個。這一目標將使甘肅省玉米自主產權品種的全國市場占有率從目前的2%左右提升到8%以上。同時,甘肅還將培育5至8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玉米種子企業。
《規劃》顯示,中國種業54家骨干企業中,目前已有41家在甘肅建立了加工中心和生產基地,占比逾七成。
“甘肅省種子生產優勢產業集群初步形成,隨著國家級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的加快,對相關制種企業生產能力和水平、建立穩固的生產基地等將有積極作用。”上述甘肅省種子管理局相關人士表示。
作為甘肅本地制種企業,敦煌種業董秘顧生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我們可以通過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實現與國內外市場的良好接軌,對公司玉米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他表示,敦煌種業也可借此搭建國家層面的玉米產業與科研創新平臺,促進玉米育種研發與制種的有效整合。
豐樂種業總部雖然位于安徽,但該公司的玉米制種業務卻主要布局在甘肅張掖。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紀鐘對記者表示,“如果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對公司自然是一大利好,我們會充分利用生產條件和政策支持做好種子科研、生產、銷售等工作。”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杰凝分析認為,“政府應增加對相關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給予財政支持和稅賦減免等,這將有利于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的發展。而產業基地環境和基礎條件的改善,也可為制種企業提供寬松的外部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