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3-24 06:53:40
在降息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的頹勢正在漸漸顯現。
⊙記者 金蘋蘋
在降息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的頹勢正在漸漸顯現。
高收益理財產品數量進一步萎縮
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12日-3月18日這周共有999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發行數量與上周相比減少了128款產品。理財產品涉及91家銀行,與上周相比,發行銀行的數量減少了3家。理財產品平均期限128天,與上周理財產品平均期限121天相比,略有上升。上周人民幣理財產品占比97.70%,其中,所有人民幣理財產品中,最高的年化預期收益率達到10.00%。美元理財產品量占比1.30%,最高的年化預期收益率達2.55%。
銀行理財產品周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5.22%,較前周下跌了0.02個百分點。此外,統計還顯示短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有較大跌幅,其中15天-1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周均收益率跌幅最大,較前周下跌了0.31。進入3月中旬,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呈現出下降趨勢,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銀行理財產品在市場上近乎絕跡。市場專業人士認為,整體來看,春節后央行降息對銀行理財市場還未見明顯的沖擊。短期產品收益率繼續下跌,進入上周超過6%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十分罕見。專家認為,隨著降息影響逐漸顯現,在流動性寬松的大環境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會有太好表現。短期產品收益率勢必繼續下行,建議投資者適當重點關注半年以上期限的產品。
固收類理財或成定存升級版
在降息的大背景下,繼續固守在銀行定期存款單一領域可能會使資產越理越少。專業理財師認為,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可以嘗試將資金買入銀行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獲得更高收益。降息通道下,如果還有“懶人”不愿花費些心思做理財,而是將錢隨意放在銀行做定期存款,也不關注銀行利率變化和各行之間的差異,或許有一天一覺醒來,會突然發現自己是“活雷鋒”:用自己的錢來補貼銀行。據記者了解,目前銀行推出的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或可成為定期存款2.0版本,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
近期,不少投資者都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降,其實,理財產品收益下降在開年時銀行就已有判斷。首先是資金面寬松,季末、月末銀行沒那么“缺錢”了。其次是央行降息,勢必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有影響,下降是必然趨勢。第三,近期國務院批準1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置換額度,銀行少了高收益的投資項目,理財產品收益當然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第二季度開始,理財產品收益繼續下滑也是可預見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