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0 01:12:18
機構認為降準到底利好哪些板塊?目前券商兩融業務到底處于什么狀況?《每日經濟新聞》將在本版為您詳細解讀。
剛剛過去的周末,A股消息面演繹的“速度與激情”令投資者驚悚,周五證監會促進融券發展的態度被市場視為重大利空;周六證監會緊急否認打壓股市,投資者仍惴惴不安;周日央行終于“一招定乾坤”,宣布自4月20日起全面降準,以明顯偏多的消息讓投資者得到安撫。
那么,機構認為降準到底利好哪些板塊?目前券商兩融業務到底處于什么狀況?《每日經濟新聞》將在本版為您詳細解讀。
《《《
行情掃描
央行降準落地 低估值藍籌受青睞
◎每經記者 劉明濤
“A股已在周末完成一波激烈調整”——昨日(4月19日)央行降準消息一出,立即在資本圈炸開鍋,上述“神”評論層出不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市場此前對降準一直有預期,但普降一個百分點的力度,以及在此基礎上實施的定向降準還是出乎市場預料。分析人士認為,考慮4月18日證監會表示融券新政策不是鼓勵賣空,更非打壓股市,由此可見證監會與央行的“呵護”態度,A股牛市根基仍在。
央行降準“定乾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4月17日,證監會通報融資融券業務開展情況并提出七項要求,被市場解讀為利空,加之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最終導致海外股市暴跌,新加坡A50指數盤中跌幅更是一度超過5%,市場對4月20日開盤的A股一片悲觀預期。
4月18日證監會緊急澄清,表示4月17日的情況通報是對現有規定的重申和提醒,旨在促進融資融券業務規范發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不是鼓勵賣空,更非打壓股市。雖然證監會意在打消市場疑慮,但不少投資者感到仍難判斷A股短期走勢。
正當市場對相關信息的多空信號爭論不休時,4月19日17時01分,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央行決定自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此次降準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仍大,降準有利于彌補一季度央行新增外匯占款負增長帶來的基礎貨幣缺口,降準幅度加大,體現出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信號。
買方看好低估值藍籌
有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此時降準“一石二鳥”,不僅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還能穩住近期A股多空分歧加劇的情況。
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11月30日至今,央行已5次降準,宣布次日滬指和深成指均表現為兩漲兩跌。最近兩次宣布降準(2012年5月12日、2015年2月4日)之后次日,滬指、深成指均為下跌。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4月新股IPO申購已結束,打新資金陸續回流將為A股上漲帶來新動力。從央行此次降準的力度來看,1%的幅度也較此前0.5%的力度明顯加碼。雖然降準力度加大的主要目的是為穩增長,但從管理層整體動向看,維護穩定的態度已非常明確。因此,主板市場短期或因降準刺激穩步走強,但不排除小盤股或因高估值影響而繼續調整。
記者注意到,4月17日國信證券在輿情觀察中認為,賣方機構普遍認為行情波動將加大,價值洼地受青睞;買方則普遍看好低估值藍籌。
《《《
機構情報站
民生證券:不論快慢 A股“牛”定了
◎每經記者 宋思艱 朱秀偉
從4月17日(周五)~4月19日(周日),消息面上出現了驚心動魄的震蕩,最終央行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令投資者在出過一身冷汗之后感到安慰。
那么,央行降準將對A股走勢構成何種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機構普遍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
大/市/風/向
機構看好銀行、地產股
昨日17時01分,央行網站宣布自4月20日開始,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此消息一出,引發機構熱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降準后A股走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如果降準后走了老路(穩增長力度偏大),實體經濟會分流金融市場資金,經濟企穩后貨幣寬松政策也會受掣肘,債券漲一波就完了,股市短期受益于經濟企穩與風險偏好增強,會出現“快牛”行情,隨著實體分流流動性和貨幣政策收緊的擠壓,一旦國債收益率上行到4.5%,股市“快牛”一把后估計也就完了;另一種可能是如果降準后不走老路,穩增長只是托底而非大搞刺激,那么未來無風險收益率仍將繼續下行,金融造富的股權慢牛時代仍可繼續期待。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本次降準釋放資金總量在1.2萬億元以上,銀行、地產股本來就表現為低估值、低漲幅,在超預期利好刺激下,有望獲得增量資金追逐。他給出的A股策略是:繼續做多。
對于周末證監會對融資融券的表態,國金證券評論稱:監管措施出臺的大目的是擠壓“非理性”泡沫,“黑天鵝”在預料之中,將會變成“紅天鵝”。當前傘形信托、增資配股總規模大約4000億元左右,與A股52萬億元流通市值相比,占比僅0.76%,體量極小。該券商認為,若該事件造成低開,建議逢低買入。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銀行、地產股走勢
行/業/熱/點
中信證券:關注IDC概念股
中信證券認為,我國社會即將進入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用戶每天數據量需求量持續上升,將帶動數據存儲和在線數據分析需求爆發,預計未來8年國內在線數據量的合增長率將會達到84%;而線性增長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供給年復合增長率只有30%~40%,這使得IDC需求和價值不斷增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信證券認為,IDC就是互聯網領域的“商業地產”,兩者商業模式也類似,發展剛處于起飛階段,隨著中國進入利率下行軌道,估值將不斷提升。IDC依靠收取機柜租金模式,現金流穩定,與商業地產行業類似,目前隨著國內數據量需求的爆發性增加,IDC也將進入供不應求的高速發展階段;未來進入利率下行通道,將推動IDC行業估值不斷提升。
對于具體標的,中信證券首推在一線城市數據中心方面有良好布局和項目儲備,并在數據中心UPS設備、整體電力配套方面有深厚積累的科華恒盛(002335);該機構還推薦在一線城市擁有優良資源的光環新網、鵬博士和網宿科技等。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長期
重點關注:IDC機房放量
國泰君安:看好新能源客車
據新華網消息,近日山東省財政廳出臺政策加大新能源客車補貼力度,2015~2016年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在國家補貼基礎上增加15萬元(即從25萬元增加到40萬元),純電動客車增加10萬~20萬元,最高補貼可達70萬元。
國泰君安認為,本次新能源客車補貼力度超出市場預期,補貼完成后購買新能源客車價格已遠低于普通柴油車,政策全力引導新能源汽車信號強烈。受益本次政策,國泰君安建議增持中通客車、金龍汽車、宇通客車和江淮汽車;零配件板塊推薦松芝股份、金飛達、中航光電。
市場關注度:★★★★
驅動周期:中短期
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銷量
《《《
兩融動態
多家券商調兩融上限 中信最高可達2361億
◎每經記者 王硯丹
1月19日,中信證券(600030)、海通證券(600837)、國泰君安三家券商被證監會暫停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4月20日,這一禁令正式到期。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月16日,即“1·19”事件之前滬深兩市融資余額為1.111萬億元;4月16日(上周四),這一數據上升至1.737萬億元,不到三個月時間增加了6260億元,增幅高達56.35%。
在融資投資者的瘋狂熱情之下,券商們紛紛斥巨資投入融資融券類業務。中信和海通兩家龍頭券商甚至未等到“禁令”解除便未雨綢繆——繼海通在4月13日董事會上決議上調融資類業務(包括融資融券、約定式購回等)總規模至2500億元后,中信證券也在18日公告稱將兩融業務規模上限由目前公司上一年度經審計凈資產值(合并口徑),提高至公司上一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值(合并口徑)的3倍。
年報顯示,2014年年底,中信證券的凈資產為786.84億元。照此計算,理論上中信證券融資融券規模可達2360.52億元。
事實上,中信證券提高融資融券規模是必須之舉。2014年末,中信證券融資融券余額已達721.26億元,相當于凈資產的91.67%。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信證券、中信浙江和中信山東三家融資融券余額分別達611.04億元、175.29億元和103.63億元,合計889.96億元,超過其2014年末凈資產。
無獨有偶,廣發證券4月初將融資融券業務總規模由“不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提高至“不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招商證券將兩融業務規模上限從1000億元增加至1500億元;今年1月華泰證券已將兩融總規模上限調整至1500億元。僅上述三家券商融資規模上限就已達4600億元。
若所有券商都將兩融業務規模向中信看齊,上調至凈資產的3倍,數據將更可觀——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120家證券公司凈資產為9205.19億元,則行業兩融總規模可達到2.76萬億元。按目前8.35%的兩融利率計算,券商在兩融上的年利息收入可達2305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