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5-17 19:56:12
“睿服務”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用戶需求釋放、服務提供、設備線上管控等為一體的體系。當萬科在南京接下物業市場化項目第一單的同時,該體系已經在全國鋪開,將有物業公司形成專門的團隊進行運營。
每經編輯 王婷婷
每經實習記者 王婷婷 發自成都
5月16日,萬科物業與南京金隅紫京府項目簽約合作,以“睿服務”體系輸出的形式,對合作方提供物業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睿服務”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用戶需求釋放、服務提供、設備線上管控等為一體的體系。當萬科在南京接下物業市場化項目第一單的同時,該體系已經在全國鋪開,將有物業公司形成專門的團隊進行運營。
此前,彩生活、綠城等房企早已借力物業“圈地”,同時借助社區原始優勢搭載互聯網概念。
疊加“互聯網+”,有助于得到資本市場青睞,推高估值。但業內人士提醒,目前國內物業領域尚沒有清晰有效的商業模式,如何保證物業服務,提升利潤率,創造長期價值,仍有待觀察。
物業全面市場化
前不久,萬科創始人王石公開吆喝“萬科物業將全面市場化。”
5月16日,萬科物業接下了第一個市場化項目,與南京金隅紫京府項目簽約合作。據媒體報道,雙方合作范圍包括金隅嘉業在北京以外的所有項目的物業服務。今年,萬科物業輸出的業務量指標為5200萬平米,其中成都區域100萬平米。
成都萬科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成都區域是否是100萬平方米的業務量,具體數據尚不清楚,目前是處在跟其他公司協商的過程中,是由物業公司專門的團隊在負責。
據透露,目前萬科物業已將下屬18家物業服務公司拆分為13個中心城市公司、13個城市公司以及49個管理中心。中心城市公司和城市公司主要負責對外拓展項目,管理中心負責所有住宅項目的托管。
“在對外拓展過程中,萬科傾向于通過輸出自己的‘睿服務’體系來實現。”有熟悉行業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去年萬科“睿服務”體系亮相時,就是作為物業服務解決方案被推出,萬科更想用輕資產方式做物業的全面市場化,即輸出品牌、技術和標準,不輸出人員,也不自己招人。
萬科物業事業部首席執行官朱保全介紹,“睿服務”體系包括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物業服務定制系統“睿平臺”,以及“服務中心”和“管理中心”,還有萬科的業主手機端應用“住這兒”,員工手機端應用“助這兒”,以及EBA遠程設備監控與運營系統、線上管控的“戰圖”系統、客戶管理全息視圖系統等。
南京萬科物業總經理楊靖舉例介紹,通過“EBA設施設備遠程監控系統”,能夠節約現場抄表、報表統計等人力成本,“遠程后臺派單、后臺網絡派單”能提高員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物業圈地欲推高估值
“目前國內的物業板塊,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傳統,但在互聯網的潮流下,物業也能有突破原有模式的更大空間,資本市場也歡迎這樣的物業經營新模式。”合富輝煌房地產經濟研究院院長龍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萬科在物業方面打造了一個較好的品牌,并且近年在新的經營模式方面有探索,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O2O方面的嘗試,這是比較能受資本市場喜歡的,萬科物業如果要沖上市,對萬科的估值也會有推高作用。
物業疊加電商、金融等概念,預估上市估值超40~50倍市盈率的潛力很大。以互聯網管理為最大噱頭的“彩生活”,在去年6月掛牌上市時,上市價3.78港元,目前股價已到11.4港元,總市值114億港元,超過母公司花樣年,市盈率則超50倍。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除了萬科“睿服務”和花樣年“彩生活”外,綠城、保利等公司也紛紛通過“互聯網+”,加速“圈地”。
公開信息顯示,綠城物業目前已接管服務面積約6000萬平方米,坊間流傳綠城已制定“今年6月上市”的計劃,依靠“幸福綠城”APP等O2O工具,做線上和線下的增值,并迅速擴大規模,今年預計新增接管7500萬平方米物業。而目前綠城物業約75%項目是接管的非綠城集團項目。
目前物業管理行業的平均盈利依然在3%~4%的水平。“物業的利潤不比房地產,但發展到現在,房地產的快銷模式已經基本不存在,所以這部分收入也必須考慮。”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董事長胡裕華告訴記者。
CRIC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一鳴則直言,物業管理領域魚龍混雜、門檻偏低的現狀,讓彩生活等企業能通過并購等方式擴大規模,這是“圈地”的一個主要手段。同時,在社區資源上,做社區O2O等“互聯網+”概念更有優勢。
“而且成規模的物業服務、小業主挖掘方面,互聯網還未充分觸及,市場前景較廣,很能吸引資本市場的青睞。”胡裕華稱。
問題在于,目前國內物業領域卻還沒有清晰有效的商業模式。
記者注意到,與彩生活在資本市場和財務報表亮瞎雙眼的同時,廣東、四川、南京等不少城市有小區業主就物業質量等各種問題投訴彩生活。就模式而言,彩生活、萬科、綠城等企業也是在迅速復制同一商業模式,模式本身并無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睿服務”的方案中,萬科運用了“員工APP接單-客戶評分-積累經驗值-經驗值轉變為薪酬”的機制。與目前市面上APP流行的“補貼式”玩法相似。
不過胡裕華提醒,物業管理和銷售類行業不太一樣,物業管理本質上需要承載的服務品質、規范流程、管理體系十分重要。如果只是用“純搶單”的形式來操作,可能會產生一些非積極的效果。
“萬科好在物業口碑良好,而且擁有非常龐大的業主資源,在得到認可方面更有優勢。但物業公司最本質的,是必須做好服務,在這個基礎上怎樣跟新經濟模式結合,實現一個良性的持續增長狀態,依然需要檢驗。至少目前我沒有看到特別成功的運營模式。”龍斌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