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09 22:57:40
根據規劃,蘇寧此次對于泗陽"中國青蝦之鄉示范基地"的幫扶建設,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60萬元,年凈利潤30萬元。對于當地村集體來說,每年可以帶來10萬元左右的租金收入;對于當地農民來說,則可以增加60名低收入勞動力就業,從而達成政府扶貧開發工作目標。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蔣佩芳
每經記者 蔣佩芳
蘇寧的"互聯網+"扶貧模式正在江蘇省泗陽縣成子湖片區全面實施。
今日(6月9日),蘇寧云商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在)扶貧工作上要想'造富',必須要培養'造思維',要從思想上'造富'。"
記者了解到,目前蘇寧在泗陽縣成子湖片區幫扶項目包含:建設"中國青蝦之鄉養殖示范基地"、"泗陽--蘇寧農村電子商務孵化基地"、"成子湖蘇寧希望學校",上線全國首家縣級地方特色館--"泗陽館"。除泗陽以外,蘇寧還為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援建"鎮江--蘇寧互聯網農業孵化基地",建立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進而帶動當地萬畝果蔬基地的發展。
扶貧新模式旨在"三贏"
蘇寧提出"造思維"的互聯網創新扶貧模式,主要從發展思維層面切入,幫扶當地脫貧致富、持續增收,旨在打造"助力經濟發展、幫扶農民增收、創新扶貧品牌"的"三贏"效果。
蘇寧的創新扶貧模式在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看來,一方面是為了整合農村電商業務上游環節,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做互聯網農業孵化基地,則是為進一步發展互聯網農業做準備,當前互聯網農業正迎巨大機遇,蘇寧孵化出來的互聯網農業企業,也將成為蘇寧互聯網農業業務的"生力軍"。
郭凡禮認為,當前蘇寧在農村電商業務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發展思路,正在逐步打通產業鏈。在產品、渠道方面,其重視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以及技術、金融、經驗輸入,這有利于農村電商在農村的推廣,將加快農村電商規模化發展步伐。在銷售方面,其在自身電商平臺上力推生鮮農產品,欲迅速擴大市場影響力。
未來將獲得較大發展空間
發展農村電商,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意義不言而喻。
根據規劃,蘇寧此次對于泗陽"中國青蝦之鄉示范基地"的幫扶建設,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60萬元,年凈利潤30萬元。對于當地村集體來說,每年可以帶來10萬元左右的租金收入;對于當地農民來說,則可以增加60名低收入勞動力就業,從而達成政府扶貧開發工作目標。
而在鎮江丹徒區援建的"物聯網智能大棚",據當地政府預計,可為村集體每年增加集體性收入10萬元,吸納勞動力6人,人均勞務性工資收入1.8萬元每人每年。(注:根據江蘇省扶貧標準,村集體整體年收入不低于70萬元、村民單戶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可實現脫貧)。
"電商扶貧模式對縣鄉政府和企業能夠帶來雙贏局面。"郭凡禮指出,一方面,在電商扶貧過程中,企業將技術、資金、經驗等要素引進農村,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電商扶貧能夠培養出一批農村電商人才,這有利于企業的農村電商業務順利進行。蘇寧將從電商扶貧的新模式中獲得較大發展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