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12 00:25:49
6月11日,上海浦東新區召開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正式發布了浦東國資國企改革“18條”。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嘉夏 余強
每經記者 孫嘉夏 余強
6月11日,上海浦東新區召開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工作會議,正式發布了浦東國資國企改革“18條”。
根據方案,浦東國資國企改革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是以深化國資改革帶動國企發展為著力點,以整合重組、有序進退為抓手,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重點,以分類監管和國資運營平臺為途徑,促進區域功能開發專業化、國企改制重組市場化、國資分類監管法制化,激發國有企業活力動力,提升國資運營效率,形成適應浦東二次創業要求的國資布局,形成適合混合所有制經濟成長的發展環境,形成與功能定位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分類科學、權責明確的國資監管體系。
改革重點包括:一是優化國資布局,服務自貿區與科創中心建設,滿足浦東生產力布局要求,推動區域開發與產業發展。將南匯工業園區公司并入金橋集團,以金橋集團為龍頭重點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外高橋集團的目標則是打造戰略目標明確、治理結構規范、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的國有投資控股公眾公司,以市場化手段更好地服務自貿區建設。二是強化分類監管、實施分類改革。其中包括調整金橋集團與股份公司的關系,金橋集團定位于政府功能性業務運行載體,而股份公司則強調市場化公司定位和走出去發展,以創造股東價值為目標,提高市場競爭力和資本回報率。同時并設立上海浦東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區級國資流動平臺,國資系統內市場競爭類國企股權將劃轉至該平臺。三是實施大集團戰略,打造一批主頁優勢明顯、組織架構合理、管控體系健全的戰略性集團公司。四是優化國企領導人員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五是通過放權授權,轉變監管方式,優化出資人職能,構建以管資本為主、分類科學、權責明確的國資監管體系。
此外,意見稱要以資本化為導向,以市場化為手段,聚焦區域開發,在“科學布局、混合發展、高效流動”三個環節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國資在臨港、中部等重點區域比重,推進直屬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能級;加快國資從無優勢、小規模產業退出,聚焦基礎性、功能性、先導性領域,發揮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混合經濟,推動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擇優引入戰略投資者,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浦東開發建設;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提高資產證券化比例,加快上市公司產業轉型步伐,提升國有資本影響力和行業地位;促進國資高效流動,打造適合浦東特點的綜合國資運營平臺,跨主體、跨系統整合資源,開展資本運作,實現股權有序流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浦東國資系企業近日已成為資本市場熱點,除外高橋(600648,前收盤價43.21元)、浦東金橋(600639,前收盤價33.38元)相繼停牌之外,浦東建設(600284,收盤價24.83元)與上工申貝(600843,收盤價25.83元)6月11日雙雙以漲停價報收。此外,浦東國資委還實際控制張江高科(600895,收盤價38.52元)和陸家嘴(600663,收盤價71.57元)。
11日,浦東金橋與外高橋發布復牌公告,披露了市場期待已久的國企改革相關信息。
浦東金橋表示,公司于2015年6月11日接到控股股東金橋集團轉發的浦東國資委《關于擬劃轉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的通知》,擬將金橋集團所持有的本公司15%股份無償劃轉至浦東國資委籌建中的上海浦東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此外,外高橋披露,公司于2015年6月11日接到控股股東外高橋集團轉發的浦東國資委通知,通知主要內容如下:首先,根據浦東新區國資國企改革方案總體部署,擬將上市公司打造成戰略目標明確、治理結構規范、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的國有投資控股的公眾公司。然后,調整外高橋集團、上市公司管理體制,充實上市公司高管團隊,優化上市公司組織架構,完善市場化管理機制;梳理外高橋集團所屬的非上市資產,委托上市公司管理并簽訂委托協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