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6-14 14:01:19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表示,從未說過市政府職能部門全部遷往通州,倘若未來北京不止通州區一個副中心,提前被透支利好的通州,很可能再經歷一次不堪回首的“過山車”。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尚希
每經記者 尚希
沿著朝陽路一直往東,過了定福莊,如果留心主輔路之間的隔離帶,可以看到一座不高的石碑,繁體篆刻著三個字:通縣界。
那時候的通州,還不叫通州。人們更習慣稱其為通縣,直到現在一些通州的原住民都難改口,看著小區里涌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他們更愿意說,原來你在北京上班啊。
通縣和北京,有道天然的屏障橫亙在他們面前。
當一座座商場開到了原本只有那些9字開頭的公交車才會穿行的郊區,這里有了星巴克,有了電影院,更是有了綜合體。音樂噴泉奔涌的水珠與購物中心前的大熒幕光影交錯,讓人有種身處北京二三環的喧嘩感。
喧鬧夾裹著一波又一波的傳言,正在全面武裝這座近郊區縣,這座距離北京最近的郊區,發酵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傳言潮”。
6月12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北京”搬離北京?官方回應:以權威發布為準》中,多位北京市直屬機關的公務員表示接到了要搬到通州的通知,一位在北京市規劃系統工作的公務員也在文中表示,有可能搬,因為“領導是這么和我們說的。”
昨日(6月13日),香港文匯報一則《北京黨政機關國慶前遷至通州》的消息,更如在防火區丟下一顆擦燃的火柴,轟得點燃一堆傳言。文中提到,北京市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將在今年國慶前夕全部由城區遷往通州區,具體搬遷方案不日即將正式公布。
消息足夠勁爆,且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撥打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市政府辦公廳的電話核實,值班人員均稱不知情。市政府辦值班人員稱,兩天前宣傳部新聞處已做了回應。
據人民網6月9日報道,對于網上有消息稱“北京市政府搬遷通州步入倒計時”一事,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網絡傳言不可信,以權威部門正式發布為準。
針對港媒的這則報道,官方的回應依然是:以權威部門正式發布為準。
這樣的答復,令人玩味。亦有權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現在都在說北京市政府搬遷,視角都太低了。對于更為具體的消息,該人士并不愿意做更多的解釋。
但更多的細節可以從6月5日“京房字”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中讀出,關于市政府搬遷一事,“此事是有影的,通州為市級政府留的待開發土地,已經留了十幾二十年,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類似的傳言。”;并提到,“雖然我們不能和您說未來什么機關單位會搬到通州,包括也不能說具體位置,但可以說的是,這些機關單位附近,沒有住宅用地。”
上述人士提到“視角太低”,是想要剝離目前通州已經被攪動的敏感的漲價神經。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表示,從未說過市政府職能部門全部遷往通州,倘若未來北京不止通州區一個副中心,提前被透支利好的通州,很可能再經歷一次不堪回首的“過山車”。
至于昨日港媒所言國慶前夕全部由城區遷往通州區,準確性有待斟酌,從目前通州區域的承接現狀來看,大部分處于拆遷改造前期。亦有長期觀察通州區域的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國慶前夕宣布消息的可能性比較大,搬遷還不可能這么快。
從2004年到2015年,從最初通州出現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里的11個新城之一,到目前傳聞中的未來北京市政府所在地,再放大到整個京津冀區域規劃來看,通州都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至于有關消息的真真假假,記者求證了多方人士,有人答政府部門的朋友基本都已內部確定,亦有人稱有規定不能對外談論此事。正如官方稍顯曖昧的答復:網絡傳言不可信,以權威部門正式發布為準。
關于通州的那些年:
2004年修編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圈出了11個新城,其中要求重點發展通州、順義、亦莊3個新城。據《京華時報》報道,當時的規劃專家們就曾建議過在通州建設新的中央行政辦公區,打造北京的“副中心”。
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將通州打造為城市副中心,是在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隨后在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都明確要求加快通州這一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與此同時,通州新城核心區等重大項目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2014年4月,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通州是城市副中心,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處于橋頭堡位置,要積極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努力有更大作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