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5-08-20 12:39:49
“2小時內,用5美元賺到最多的錢,再用3分鐘展示”,這道斯坦福大學的測試,你會如何作答?
每經編輯 白亞靜
(本文原載于“邦地產”微信公眾號real-estate-circle)
在斯坦福大學的課堂上,某教授給學生出了一個小測試:兩小時之內,用5美元賺到盡可能多的錢。然后,在下周一早上用3分鐘向同學展示賺錢的過程。
如果你們是這群學生,你會怎樣完成作業?
Step.1 思考
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學生們要先思考,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他們手中的資源——5美元。
那么開發商們同樣需要思考,手中的最大資源——房子(包含與房子相關的一系列土地、在建項目、在售項目、銷售回款等),如何才能在一個經營周期內,盡可能賺最多的錢?
Step. 2 風險選擇
學生們想:用5美元買彩票吧!
大家覺得可行,但是可能風險太大,大家最終放棄了。
開發商也曾經想過這種方式——以前他們很多會把資金拿去炒股(比如90年代的萬科童鞋),但在國家政策以及自我改革的推動下,萬科等很多企業放棄了該業務。
Step. 3 方式選擇
學生們又想:去批發市場買點貨物回來賣吧!
算一算,有些時候,這樣只能賺個勞苦費。但當賣的貨恰好市場緊缺,可能就會多賺一筆溢價!
開發商也想過這種方法。
例如萬科,它在過去十多年玩住宅業務時,就是這個思路:在商品房與福利房交替之際,搬磚蓋房,滿足當時社會最大的需求,坐享十幾年的高毛利,順利成為千億企業。
Step. 4 視野開拓
但斯坦福的學生很聰明,他們認為,不應該把眼光只局限在這5美元,而他們的資源或許也不只這5美元!他們開始想著“跳出5美元”來賺錢。
有個學生說:他要利用的,不是5美元,也不是2個小時的賺錢時間,而是周一在課堂上做展示的3分鐘!
斯坦福大學是一所世界名校,學生想進來念書,公司想進來招人。如果把這3分鐘時間,包裝為進校宣講的時間,以600美元的價格賣給一個公司,豈不是賺得更多、更快!
的確,除了既定的資源,自己的同學(人才資源)、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市場需求),都是可以挖掘的延伸資源,而且它們可能價值更高!
和斯坦福學生一起做題的開發商們,是否也想到了“跳出房子”的賺錢思路呢?
我們找來學霸萬科,它的答案是,它要跳出去做只有低成本資金才能盤活的物流地產;它要開發身邊的業主資源;它要從物業管理中吸取價值…
做物流地產,萬科說,因為它可以依托大房企身份,以及海外融資渠道,而得到的低成本資金。
今年上半年成立的萬科物流地產發展公司,除了已公告的貴陽、武漢兩個項目,還有一些項目正在準備過程中,希望2018年萬科物流的總建面將達到1600萬平方米。
開發業主,萬科說,因為社區既有龐大的業主資源,圍繞業主需求,萬科可以做教育、社區商業。
教育上,萬科已有三個產品線:城市級別的課外培優,社區級別的課外啟蒙,區域級別的專業戶外。社區商業則處于各地賽馬階段。
管理數萬億房產物業,萬科說,因為它想做資產管理,社區增值服務不能成為物業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它的物業板塊有上市需求。
除此之外,萬科在作答的時候說,它們還要堅持團隊多年積累的高周轉模式,發揮“找需求”能力。
今年萬科在香港屯門全資拿下一宗住宅地塊,試圖一改香港開發商開發節奏過慢的現狀。
另外,萬科希望從城市發展軌跡、客戶需求兩個方面入手,找出社會潛在的更多買房需求,包括新移民人群的租房需求等。譚華杰稱,萬科已開業和籌備開業的項目可提供1萬間公寓,2017年預計提供15萬間(等于行業第2~10名量的總和)。
斯坦福的學生這樣做,學霸萬科這樣做,其他開發商,你是否想到了該怎么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