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7 00:35:07
通過央行的本次“雙降”,增強了國際社會看多中國的聲音,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也是對沖國際金融風險,避免成為做空勢力眾矢之的一種手段。
每經編輯 向小田
◎向小田
8月25日晚,央行公告宣布降低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在宣布“雙降”之前,A股剛剛經歷了6個交易日急跌1000點的殘酷下挫。市場形勢嚴峻,使得不少人士認為央行“雙降”的目的是為了救股市。
實際上不然。這一次“雙降”的宏觀環境和6月底不同——如果說6月底“雙降”是為了對沖股市的流動性危機(也可以從上半年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看出)的話,這一次“雙降”更大的是要對沖國際金融風險。
央行為何會選擇在此時降準降息,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是預期美聯儲會在9月份加息,如果在美聯儲加息后再進行降準降息,將使得人民幣資產的預期收益率相比美元資產壓力更大,對匯率的壓力也更大。此時降準降息,對人民幣匯率會有一些影響,但主動權還在央行手中。主動貶值有預案可以應對,如果是被動貶值,則不可控的風險因素會更多。
其二,在8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主動調整,以及證金公司通過銀行貸款給股票市場注入流動性之后,金融市場依然面臨長期流動性問題。此時通過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通過降息穩住長期利率水平,能夠避免利率大幅波動引發更加嚴重的問題,而這也是“雙降”最主要的目的。通過流動性支持來穩定人民幣幣值,也是防范目前全球貨幣競相貶值拖累中國。
其三,美國股市近期呈現出走熊的跡象。指數大幅下挫,領先指標提前走熊。而通過降準降息,可以降低境內企業的財務成本,避免國際經濟因為股市低迷導致的經濟周期下行風險蔓延至中國,提高中國經濟本身的抗風險能力。
當然,貨幣政策調整的效果到底如何,最后還得取決于傳導機制的暢通。“雙降”之后,還需要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和金融機構的有效供給結合起來。
基于這一邏輯,后續可能會通過政策性銀行對一些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支持,并通過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來支撐目前已公布的重大項目融資,同時通過加快匯率等金融制度改革,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周二降準降息的消息公布后,當晚美國股市開盤大漲,涉及中國的股票亦大幅上揚,說明了國際資本對于中國央行降準降息政策的認可。
通過央行的本次“雙降”,增強了國際社會看多中國的聲音,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也是對沖國際金融風險,避免成為做空勢力眾矢之的一種手段。
至于談到“雙降”對A股的影響,在新浪網的一份調查中,有60%的散戶認為大盤會漲。但也有許多人認為這次“雙降”會跟上次一樣,是個跑路的機會,而大盤還會繼續跌。
看來創新低似乎已經是目前的共識。但問題是新低在哪里?如果是2600點,那么有的個股可能就會提前觸底,跑掉并不合算;如果比上述點位更低,那投資者倒是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持倉了。因為誰都不敢講新低是多少。
所以筆者的建議是,不追高、不殺跌,保持輕倉觀望。即使有反彈,大家也要短線快進快出,不要戀戰。留得青山在,以后總還是有機會的。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