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12 14:33:51
一號貨車已與安能物流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合作后,一號貨車APP與安能物流APP嵌入對接,實現在安能APP上無需切換客戶端即可實現一鍵叫車、實時監督司機及貨物狀態,組織管理與訂單管理等一系列的一號貨車用車開放平臺功能。
每經編輯 蔣佩芳
每經記者 蔣佩芳
互聯網+貨運正迅速崛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剛剛獲悉,一號貨車已與安能物流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合作后,一號貨車APP與安能物流APP嵌入對接,實現在安能APP上無需切換客戶端即可實現一鍵叫車、實時監督司機及貨物狀態,組織管理與訂單管理等一系列的一號貨車用車開放平臺功能(API)。
記者通過了解得知,一號貨車互聯網平臺目前已擁有超過60000+司機的運力池(其中,已認證的V司機近2800位)。
對于兩家在APP上的相互嵌入對接,資深業內人士李達認為,此舉可以強化彼此的技術以及渠道優勢。他稱,“一號貨車也是順應了國務院近期出臺的關于‘互聯網+高效物流’的行動實施意見。”
據悉,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提出的“互聯網 ”高效物流,明確要求“加快推進貨運車聯網與物流園區、倉儲設施、配送網點等信息互聯,促進人員、貨源、車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貨車空駛率,提高配送效率”。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2014年,我國道路運輸費用占物流的總比重達到30%。道路貨運業共完成了全社會76%的貨運量、33%的貨運周轉量,平均每天都有8400余噸的在途貨運量,平均每年為每個人運22噸貨物。
有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在貨運市場,一是以貨車幫為代表的長線貨運;二是以一號貨車為代表的同城貨運,兩種模式互為補充。相較而言,長線運輸競爭已經較為激烈,而同城貨運相對還是一片藍海。整個鏈條上涉及貨主—當地配貨站—互聯網平臺—車輛司機—收貨人,這是一種零擔物流的概念。而同城貨運則省去配貨站這一環,通過平臺直接連接貨主和收貨人,即介于零擔和快遞之間的貨運方式。
而來自艾瑞咨詢的獨立報告則顯示,在中國的同城貨運市場,無論貨主還是司機都仍然面臨眾多痛點:司機簡單方式單一、貨車空駛率居高不下、貨主找車難、貨物安全無保障、貨源真實性低,服務標準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仍舊困擾著貨主和司機。其次,本應相應提供服務的物流公司因為缺失對車輛的及時管理、控制能力,很難保證對客戶的服務質量,繼而難以形成品牌和拓展業務的范圍,最終影響的是自身的經濟效益。
在業界看來,對于物流公司而言,管理車隊,提高運輸效率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其運營的核心。作為互聯網切入物流的企業而言,與物流公司的合作可以建立在技術輸出以及使用移動科技幫助其簡化不必要的環節,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工、收派成本,并且為貨主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