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銀行理財收益下行將持續 專家:增持長期類固收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5 22:37:53

與貨幣基金掛鉤的寶寶類產品和P2P網貸的收益率都將繼續下跌,建議投資者增持長期類固定收益產品,一來中長期理財產品收益要高于短期理財產品,二來現在購買中長期產品可以提前鎖定高收益,降低利率下行風險。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10月23日,央行“雙降”給收益已經進入下行通道的銀行理財產品和余額理財產品重壓。

截至10月24日,余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僅為3.017%,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進入“破5”時代,與此同時,股市波動太大,P2P行業待規范,大多數二、三線城市房產不敢碰,一線城市房價太高投資有難度,面對央行降息,投資者和投資機構一起進入了“資產配置荒”。

在低利率環境下,如何選擇理財產品,招行理財經理趙先生表示,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還將繼續下降。此外,與貨幣基金掛鉤的寶寶類產品和P2P網貸的收益率都將繼續下跌,建議投資者增持長期類固定收益產品,一來中長期理財產品收益要高于短期理財產品,二來現在購買中長期產品可以提前鎖定高收益,降低利率下行風險。

銀行理財仍具優勢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9月發行的6255款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5%,大大低于6月的5.07%,收益沖擊最大的是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

此外,9月有154款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占比達2.46%。但在6月5942款銀行理財產品中,有387款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及以上,占比達6.51%。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我國可能進入一個較長期限的低利率時期,固收類產品收益下滑短期內難有改觀。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中樞逐漸下行至4%~5%這一區間,看似失去了2013年后半年以來的高收益光環,實則同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固定收益類產品相比,綜合考慮收益和風險因素,依然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穩健投資渠道。

一位銀行理財顧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中低凈值型的客戶來說,流動性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投資選擇考慮因素,近期以來銀行發行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數量有所下降,而一年期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和流動性方面較為平衡,也有助于規避未來利率進一步向下調整的風險。

普益財富報告顯示,到10月24日的一周內,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共發行831款,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產品17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44%,較上期下降0.12個百分點;1個月至3個月期理財產品424款,預期收益率為4.58%,較上期上升0.06個百分點;3個月至6個月期理財產品26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6%,較上期下降0.02個百分點;6個月至12個月期理財產品118款,平均收益率為4.89%,較上期上升0.28個百分點;1年以上期理財產品11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6%,較上期上升0.09個百分點。

余額類產品風險較小

去年11月以來,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從3%下調至1.75%,基準利率下調導致銀行間貨幣市場、票據市場等收益也大幅縮水。

除此之外,6月股市出現深幅調整后,貨幣基金配資需求增長。基金業協會8月數據顯示,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已上升至3.47萬億元,這也變相提升了這類產品取得更高收益的難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余額寶、理財通等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對投資者的慣性培養也較為成功,雖然收益略有下降,但年化收益仍然高于活期利率、流動性有保障,這些產品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單單在于收益率,而在于產品體驗和管理。

國慶長假后,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落至3%左右,直接導致余額類理財產品已經失去此前動輒6%、7%的高收益率風光,但仍然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跑贏通脹也沒問題。

余額類理財產品最大的優勢還是風險較小,能夠獲得較為穩健的收益,也是適合保守型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將余額類理財產品作為一種現金管理工具來看,只要它穩定、流動性好,用戶體驗好,就能夠吸引投資者。”上述分析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銀行理財收益下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小说偷拍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 中文字幕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亚洲五月天中文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