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11-03 20:24:36
李勤說,他們考察研究了世界各地的商業地產,認為萬達過去的模式不可能被復制,但萬達越來越互聯網化,向文化娛樂等服務型企業轉型,這對其啟發很大。
每經編輯 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又一匹地產“黑馬”來了。
11月3日下午,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四川房企“中迪禾邦集團”在成都高調舉辦公司品牌戰略暨全球招商會,同時吸引了包括歐尚、艾蒙德、萬達院線、紅星美凱龍等海內外商家巨頭現場集體路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中迪禾邦與同樣活躍于成都樓市的藍潤等實力房企均發跡于四川達州,但長江后浪推前浪,前者也晉升為新的地產“黑馬”。
令外界好奇的是,中迪禾邦通過研究萬達等商業巨頭,試圖打造商業地產“自建、自營和自持”的運作模式。當前商業零售低迷,中迪禾邦何以玩轉“自持”模式,加速全國化擴張?資金何來?
新“黑馬”何方神圣
如果不是高調舉辦戰略發布會,外界或許從未聽說過中迪禾邦這家新銳房企。中迪禾邦集團董事長李勤也坦率說,企業成立時間比較晚。
不過,中迪禾邦背后并不簡單。據了解,其雖成立于2006年,但已在短短9年時間,布局了住宅地產、城市綜合體、酒店運營、文化旅游、物業管理、金融投資等7個核心產業,也涉足農業產業化、能源化工等。
雖然中迪禾邦涉足多個產業,但其更像一個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綜合性企業。目前,中迪禾邦按其全國化擴張步驟,已構建了成都、達州、榮昌、安岳、重慶等7個城市區域公司,涉及地產項目11個。
隨著全國化擴張的加速,房企必然會面臨一個集團化管控難題,何況中迪禾邦又是一家新銳房企。按照李勤的戰略安排,中迪禾邦已搭建起了營銷、工程、財務、成控、物業、酒店、風控、資產、產品研發、企業管理等十個管理中心。
與此相比,外界似乎更關心中迪禾邦作為地產“黑馬”有什么獨特的商業模式。
李勤表示,在當前企業資金回籠困難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業因為實力和能力問題,將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對中迪禾邦而言,這恰恰意味著機會,將堅持自建、自持、自營、自有品牌戰略。
按照中迪禾邦的戰略目標,其今年目標為實現年收入80億元,凈利潤16億元,3年內進入四川房地產開發10強之列,到2020年進入中國房企百強,號稱要打造“全國一流的商業帝國”。
雖然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別忘了中迪禾邦身處的川派房企大本營的成都樓市,目前可謂波詭云譎,風云變幻,洗牌加劇。
今年,融創借并購首次進入成都,恒大巨資收購其他實力房企在成都的多個項目,即便是本土的藍潤也在尋求與明宇的戰略合作,以及泰合集團控股華神集團,藍光借殼迪康謀劃跨界,置信發力養老、產業等地產。
四川本土的泰豐等房企,之前因為激進擴張成都等市場,遭遇了不少挫折。中迪禾邦如此自信,底氣來自何方?
擴張資金成謎
發布會現場,不少業內人士對中迪禾邦全自持模式表示疑慮,認為這種模式對其資金壓力太大,運作起來難度較大。
僅在今年初,中迪禾邦就豪擲了23.2億元,以底價摘得重慶市九龍坡區大楊石組團一幅地塊。此消息曾引爆重慶樓市。
官網顯示,中迪禾邦的注冊資本約5億元,公司總資產與總負債未對外透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發現,中迪禾邦現有股東為自然人李勤和法人股東四川郫縣貴智實業,法人代表及董事長兼總經理均為李勤,王燦、劉軍臣、吳讓飛和郭上勇為董事。
上述工商系統可查的中迪禾邦2014年報顯示,其股東構成除了李勤、郭上勇之外,還包括了四川華鑫宏利股權投資基金,其曾控股中迪禾邦60%股權。
如今,中迪禾邦繼續全國化擴張,目標更將延伸至京滬等一線市場,但背后支撐起擴張的資金來源是一個謎團。
中迪禾邦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拿地到開業一般需要24個月至30個月,商業運營團隊來自凱德、龍湖、萬達等企業精英。
李勤說,他們考察研究了世界各地的商業地產,認為萬達過去的模式不可能被復制,但萬達越來越互聯網化,向文化娛樂等服務型企業轉型,這對其啟發很大。
他認為,未來中國商業消費不再是高端與低端群體的兩極分化,而是服務于龐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互聯網時代,應打造體驗式服務模式。中迪禾邦將營造出一個健康的商業生態,處于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將各司其職,互為依托,它將在未來5到10年逐漸體現出來。
中迪禾邦透露,預計3年內持有商業將達到200萬平方米,5年內管理商業達500萬平方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