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9 01:13: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麗
11月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四屆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之中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沙龍上,國金證券董事長冉云表示,2014年算得上是中國并購重組的啟蒙之年。
事實上,相較于2014年,2015年的并購重組數據更為驚人。據冉云介紹,2015年以來,A股2800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近四成的公司在做資產重組。
冉云表示,并購重組長期繁榮的趨勢不會改變,這種并購重組現象正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縮影。
并購市場會長期繁榮
據冉云介紹,截至2015年10月底已獲批的重大重組的公司有278個,超過了2014年全年的206個,交易規模達到6670億元,已接近去年2倍。
與此同時,今年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了重大資產重組,占A股2800家上市公司的近40%。
冉云表示,“以前這是不可想象的事,也就是說到今年底,中國2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一小半在搞資產重組。”
對于這一現象,冉云并不認為是IPO“堵車”造成的。從需求角度來看,冉云認為,并購重組繁榮背后有三點原因:首先是企業自身發展的瓶頸,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尤為明顯。
其次是估值因素,上市公司具有股份支付的能力,可以通過發行股份來購買巨額資產,而股份支付最大的好處在于流動性溢價。
最后是市值管理因素,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估值優勢,將資產轉化為龐大的市值,并且作為下一次收購優質資產的堅實基礎。這樣往復,上市公司的市值就可以如“滾雪球”擴大,這種路徑已經在不少上市公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不過,冉云亦表示,并購浪潮的涌現一定與經濟發展脈搏息息相關,“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轉型期和換擋期,即新常態,以尋求增量為導向的傳統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而并購重組從來就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利器,在此形勢下并購成為經濟換擋的抓手順理成章。從這個角度講,并購重組數量多也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縮影。”
冉云認為,未來注冊制實施了,并購市場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中國并購重組市場長期繁榮的趨勢不會改變。”
逐利性并購將減少
然而,并購熱潮背后不能忽視的現象是,并購重組越來越多或者說完成并購重組后,可能一年或不到一年時,完成并購重組的企業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據冉云介紹,根據他們統計,上市公司重大重組失敗的已經有230多家,占比30%。
冉云認為,失敗的表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很多上市公司將并購當作“事件”而非“事業”來做,當作市值管理的工具而不是產業整合的工具,這種重外表輕整合最終走向失敗。
冉云認為,這背后是因為資本市場的沖動和短視性的并購太多造成。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未來的并購市場會日趨繁榮,單純短視逐利性的并購將減少,并購終將回歸本質,真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利器,幫助企業家實現產業共享。
盡管業內把2014年稱為“并購重組元年”,但冉云認為,2014年更應該稱為“中國并購市場的啟蒙之年”,因為有了這個起點,才能真正推動產業轉型,推動中國新經濟發展。
(實習生侯培洋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