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02 23:47:39
新三板再次迎來里程碑。12月2日,7家公司加入做市交易隊伍,新三板做市企業數量達到1005家,首次突破1000家。此時距離2014年8月25日做市制度正式上線,僅過去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新三板再次迎來里程碑。12月2日,7家公司加入做市交易隊伍,新三板做市企業數量達到1005家,首次突破1000家。此時距離2014年8月25日做市制度正式上線,僅過去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
上述7家公司包括:中源歐佳、道有道、昆工恒達、圣博華康、三揚股份、超純環保和深圳行健,其中,超純環保、中源歐佳、道有道3家公司12月2日的漲幅分別達56.15%、31.55%和25.45%,位列做市板塊漲幅前三名;三揚股份微漲0.83%;圣博華康、昆工恒達分別下跌6.25%和11.43%;深圳行健則沒有成交。
據股轉系統數據,截至12月2日,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共有4431家。這意味著有22.68%的公司選擇了做市交易,而2014年底時選擇做市交易的公司只有122家,占當時掛牌公司數量的7.73%。
不但做市企業數量大幅增加,一些熱門股的做市商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2日,做市商數量最多的個股為聯訊證券,達34家之多;明利倉儲、勃朗特,分別達到26家和18家;九恒星、中海陽等公司的做市商數量也超過10家。
做市商制度對新三板的流動性貢獻可謂功不可沒。根據廣證恒生的統計,做市商制度引入前的2013年8月25日~2014年8月24日,新三板成交金額僅為46.22億元,成交量也僅有7.09億股;做市商制度實施后一年后,新三板區間成交額已高達1339.99億元,成交量也一路飆升至163.48億股。做市標的成交份額占比一路攀升至最高的88%,之后受市場回調影響占比有所回落,但始終保持在50%以上。
隨著創新層推出時間表落地,新三板,特別是做市板塊的活躍度又有明顯提升。上周新三板周成交創大跌以來新高——其中,做市成交量為8.99億股,上漲14.44%;協議成交量為3.12億股,上漲15.53%。
中泰證券指出,目前仍是布局新三板的最好時機,而新三板市場投資的重心還是在對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企業的價值挖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