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3 23:20:29
近日,停牌2個多月的福安藥業發布重組預案稱,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合計作價15億元收購只楚藥業100%股權。同時,公司擬募集配套資金7.4億元用于支付現金對價、標的公司新產品研發項目、購置土地等。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記者 鄢銀嬋
近日,停牌2個多月的福安藥業發布重組預案稱,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合計作價15億元收購只楚藥業100%股權。同時,公司擬募集配套資金7.4億元用于支付現金對價、標的公司新產品研發項目、購置土地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受“限抗令”影響,近年來,福安藥業一直在謀求向抗生素與專科用藥協同發展的方向轉變;而此次擬并購的只楚藥業卻為抗生素領域的“大戶”,其主營抗感染、血脂調節藥物及糖尿病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抗生素類的硫酸慶大霉素原料藥銷售占只楚藥業營業總收入比例達80%以上,為其主要收入來源。
眼下,隨著監管部門對安全用藥的力度加強,抗生素濫用時代正在遠去。分析認為,未來全國的抗生素市場還會進一步被壓縮。
此外,記者查詢公開資料還發現,只楚藥業還因環境污染問題頻頻被當地居民舉報,在今年4月煙臺市環保局開展的環保集中大檢查中,只楚藥業還上了當地環保局的“黑名單”。
收購只楚藥業全部股權
盡管監管部門已多次表態將嚴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但并未完全澆滅資本市場對抗生素相關資產的熱情。
近日,福安藥業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作價15億元收購只楚藥業全部股權;同時,還擬募集配套資金7.4億元用于支付現金對價、標的公司新產品研發項目、購置土地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只楚藥業為一家集抗感染、血脂調節藥物、糖尿病藥物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公司,而在其收入構成中,抗感染類藥物一直占據大頭。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13年、2014年,只楚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65億元、5.89億元,對應凈利潤2327.15萬元、6495.05萬元,2015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4.29億元,凈利潤7751.75萬元。而此次交易對方承諾,只楚藥業2015、2016、2017年度經審計的扣非凈利潤分別應不低于8000萬、1億、1.2億元。
“客觀來看,這個公司(只楚藥業)的產品在全國市場上很有競爭力,它的抗感染類藥物的細分市場份額應該在行業前5位,但是現在整個抗生素行業都面臨壓力,對上市公司來說會有風險。”醫藥行業分析師甘翔表示。
監管層面的壓力早在2012年發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中便有體現;今年7月底,國家衛計委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衛計委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抗菌藥物使用。
“雖然‘限抗令’已有好幾年,但今年尤為突出,越來越多地方醫療機構開始自發規范抗生素濫用現象,還有地方衛計委通過地方‘限令’來約束抗生素的使用,比如江蘇等。”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表示,未來的抗生素市場面臨較大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福安藥業對“限抗令”早已感受貼切。據公開資料,福安藥業拳頭產品氨曲南就因被列為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而被限制不得在門診使用,導致公司業績一度不振。
標的因環保問題屢被投訴
福安藥業披露的資料顯示,只楚藥業為山東煙臺當地的明星企業,連年獲得了包括“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先進企業”等多個表彰稱號。
引人關注的是,這家“明星公司”卻曾多年因環保問題屢被投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資料發現,自2007年以來,當地居民便先后于2007年、2010年、2012年、2013年通過“膠東在線”網站的“網上民聲”欄目反應只楚藥業工廠周邊存在惡臭等問題。
該網站信息顯示,當地環保局在2007年、2010年對上述反映問題曾回復稱,只楚藥業已通過密閉藥渣存儲系統解決氣味問題,并采取新的治理技術,降低了氣味排放。然而這并未令當地百姓滿意。公開信息顯示,直至2014年仍有老百姓在反映該問題。
事實上,只楚藥業環保問題屢被投訴也令當地環保管理部門頗為頭疼。福安藥業披露的資料顯示,目前只楚藥業已履行了相關環評手續。
“對于生產企業來說,環保問題非常關鍵,現在國家對環保非常重視,如果環保意識不強,對公司未來發展非常不利。”重慶環保界觀察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