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熊錦秋:弱市之下更需反思大股東減持制度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27 00:55:35

看來,我們對A股市場股票全流通應該有個深刻反思,大股東、董監高等持有的限制性證券,任何時候也不能隨隨便便就和自由流通股票享有100%同等權利。只有在減持速度和數量等方面對其設定約束,才能抵消這些主體在持股成本以及獲取公司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市場的公平博弈也才會成為可能。

每經編輯 熊錦秋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熊錦秋

最近股市持續大幅下挫,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減持新政沒有限制大股東、董監高的大宗交易,市場擔心其無序大量減持。即使是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大股東等持股也不是想賣就賣、想賣多少就賣多少的。筆者認為,要進一步完善A股市場大股東、董監高減持制度。

要搞清楚美國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制度,就有必要先研究一下Rule 144。在1933年《證券法》頒布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美國證監會采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老股東要公開出售股票唯有經過注冊,不論是首發中老股的出售(存量發行),還是增發中老股的公開出售。直到1972年美國證監會頒布了Rule 144,才允許老股東不需注冊也可在市場公開出售所持存量股。

但這個口子開得很小。首先,Rule 144對“限制性證券”作出了定義,是指“直接或間接從發行人處,或從關聯方處,以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從一次交易或連續多次交易中獲得的證券”。限制性證券同公開發行時發售給公眾投資者的股票顯然不同,其自由流通的權利也有所不同。

其次,Rule 144進一步把持有限制性證券的老股東分為兩類,一是與公司有關聯關系的股東(如控股股東、董監高等),二是與公司沒有關聯關系的股東(如私募投資者)。不同類型老股東,公開減持的待遇也不一樣。

第三,對非關聯股東,持股6個月以內的,不允許公開出售其持有的任何老股;持股6個月到1年內的,需看公司上市時間以及是否遵守了上市公司的報告義務;持股1年以上的可以公開售股,不再受Rule 144的約束。

第四,關聯股東在持有6個月后可以出售老股,但每3個月出售量不能超過以下兩者中的高者:所有流通在外股票數量的1%,或提交144表格之前4周該股平均每周交易量。且必須通過交易商進行交易,或者直接和做市商交易。

表面上看,美國股票似乎是全流通,但仔細推敲后可以發現,這種全流通其實是打了不少折扣的。因為“限制性證券”并不同于向公眾發行的自由流通股票,兩者在自由流通權利上有一定差別。

這種差別不僅存在于“限制性證券”的鎖定期,鎖定期過后依然存在。比如鎖定期后關聯股東在公開市場每年至多減持4%,并非可以一股腦兒全盤拋售。而且一旦其他股東通過增持成為新的控股股東,這些股東的減持又要受到Rule 144的約束。也就是說,從每個時間點來分析,允許在公開市場流通的股票絕非100%,可能只是較小的比例。

此前A股市場對于大股東在上市之前持有的“限制性證券”,一般有3年鎖定期,這期間沒有流通權利。但解禁之后、尤其是再過2年,其持有的股票理論上可以在二級市場全部拋售、甚至一天拋完,這對股市可能構成致命打擊。

1月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意在堵住減持漏洞,其中規定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另外對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也作出相應限制,但卻沒有對大宗交易的限制作出規定,也即大股東、董監高可通過大宗交易無限量、無預披露隨意拋售,這成為市場的隱憂。

可以看出,A股減持新政部分借鑒了美國Rule 144的內容,但可能沒有借鑒到精髓。美國Rule 144的約束對象是“限制性證券”而不是交易方式。筆者認為其維護的是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本穩定,強調的是“限制性證券”與公眾自由流通股票本質上的差別。

看來,我們對A股市場股票全流通應該有個深刻反思,大股東、董監高等持有的限制性證券,任何時候也不能隨隨便便就和自由流通股票享有100%同等權利。只有在減持速度和數量等方面對其設定約束,才能抵消這些主體在持股成本以及獲取公司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市場的公平博弈也才會成為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股行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三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情涩免费手机在线视频 | 三级国产99在线 | 日本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