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2-22 01:14:12
希望證監會的新領導層能徹底擺脫A股“圈錢市”的弊端顯然不現實,現實生活中股票與債券必定會在融資方式上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每經編輯 葉檀
◎每經評論員 葉檀
A股市場將來能否處理好,取決于三點。
首先,股票市場不是融資、處理壞賬之源,而是市場化資金配置之源。
如果股票市場仍然被視作融資之源,那么A股“圈錢市”的弊端無論如何都很難杜絕。銀行壞賬多了就去上市、增發,以規模稀釋壞賬;大型央企產能過剩了,通過市場并購重組,當進入牛市時再進行分拆。由此涓滴的資金最終都歸于上市公司。
從證監會官網2016年1月的統計數據來看,境內外融資最受關注。數據顯示,到2015年12月,境內籌資合計3459.08億元,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在證券市場的股票發行、增發以及公司債等籌資的情況。
證監會領導調整以后,新接手的管理層面臨的依然是應對籌資這一大任務。但在銀行壞賬上升、小行需要上市、央企需要并購重組、創新公司等待回歸轉板等情況下,相應的管理談何容易。
其次,證監會必須是獨立的監管機構。
證監會、銀監會是屬于國務院垂直管理下的事業單位。一行三會同屬于正部級單位,是金融行業最主要的行政管理部門,不存在相互隸屬的關系。人民銀行是最核心的“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而三會是正部級的“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場外配資市場,證監會管得住升斗小民,管得住基金與券商,對銀行向股市放水卻無可奈何。
證監會如果要處理一家央企上市公司,通常會受到國資委和地方政府的過問,這也難怪,多年來為何退市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總不能連退個市都得國務院總理過問吧。
綠大地造假上市,有關部門領導多次會晤證監會高層,希望網開一面,留著這個火種。2011年12月7日,新華社刊發文章評論了其中的種種怪象,但綠大地的殼還是保留了下來。后來到*ST大地二審,主力機構名單中有澤熙瑞金1號信托這家陽光私募,進駐的時間正是2011年綠大地一案審理中最為熱鬧的時間段。根據現在對徐翔的調查,恐怕不是徐翔敢賭,而是他的信息精準。
一行三會應該是獨立的,否則各種人情、各種招呼、各種平衡,都不是它們一個部門所能夠解決的。今后可以考慮:金融監管機構如果獨立向人大述職行不行?
第三,監管的是底線意識。
金融必須有底線,沒有底線的創新是瞎創新。
當前的中國與鍍金時代的美國非常相像,經濟發展很快,但泥沙俱下。沒有信用的市場最重要的是建立信用,沒有信用就無法定價,也就是大家瞎蒙、混水摸魚。
A股市場當前既有希望從股市賺取買菜錢的大媽們,也有縱橫市場20多年的“老”人,更有從西方學成回來希望從事程序交易、做空交易的各種投資者。股票市場到底應該學習哪個市場,必須從實際出發。
而當前的實際狀況就是A股市場信用不彰,懂行的專業人士也不多。金融市場必須有起碼的信用定價模式,股票市場同樣如此,如果信息不夠準確,就會像賭場一樣。
希望證監會的新領導層能徹底擺脫A股“圈錢市”的弊端顯然不現實,現實生活中股票與債券必定會在融資方式上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所有的利益沖突、部門條塊、監管制度又都會體現在股票市場中,這也需要證監會對股票市場上有頂層設計、下有底線思維,抓住重點案例建立通暢的信用傳導機制,這才是治病之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