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9 01:04:10
伴隨著機會的往往是風險,高風險永遠伴隨著高收益。投資極具誘惑力的Pre-IPO項目,又將伴隨怎樣的風險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敬堯 張昊
◎每經記者 楊敬堯 張昊
伴隨著機會的往往是風險,高風險永遠伴隨著高收益。投資極具誘惑力的Pre-IPO項目,又將伴隨怎樣的風險呢?
排隊路漫漫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發布IPO輔導公告。其中,不乏好買財富、天地壹號、恒信璽利等新三板明星企業。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天地壹號和恒信璽利都曾經嘗試過IPO,在IPO沖刺未果后選擇了掛牌新三板。特別是恒信璽利,曾兩次折戟IPO,2015年1月欲借殼寶光股份再次流產,如今算起來恒信璽利已是第四次啟動上市進程。
一位國泰君安的分析師表示,“2015年9月以來,大量新三板企業擬申請或已接受IPO輔導,2016年一季度企業‘轉板’意愿更為積極,每月新增超過20家。我們預計還有大量公司正在進行前期工作,未來新三板接受IPO輔導的公司數量還將加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5月12日,在中國證監會已經受理的IPO申請企業中,超過700家企業在排隊等待審核,其中近一半的企業準備登陸創業板。
以現有的發行速度來看,新三板因擬轉板而接受輔導公司也加入IPO隊列后,是否會對現在已經大量排隊的企業造成壓力還有待明確。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目前部分新三板掛牌企業雖然已經在接受輔導,但可能還沒有準備好IPO,所以投資者需要仔細甄別。
流動性風險不能忽視
投資Pre-IPO項目,在相關掛牌標的未成功IPO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缺乏是投資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當前參與新三板市場投資主要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直接參與掛牌企業的定增;其二是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由于定增主要面對的是機構投資者,因此對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而言,主要還是通過二級市場買入。
據股轉系統公開信息顯示,今年5月3日~6日,新三板三天做市交易的總成交額為16.91億元,尚不及創業板的很多個股。面對數千家公司,交易又不活躍,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呢?
有機構人士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可選擇具有較多做市商,以及具有較強資本運作能力的公司。假如一家掛牌企業雖然沒有IPO,但仍有較強的被并購預期,那么券商也會有較強的接盤意愿。
投行人士則認為,對于新三板投資來說,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流動性缺乏都是很大的隱患。對于Pre-IPO投資來說,由于投資周期較長。如果在啟動上市前想要退出,流動性偏低會導致退出困難。
“流動性會導致新三板市場大量企業謀求IPO,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優質項目的選擇難度”。
上述人士表示,創新層的推出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但是如果不降低門檻,流動性問題不會從根本性上得到解決。
時間風險難規避
首創證券投行部副總甘霖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新三板PreIPO項目主要的風險就是時間風險。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的盈利能力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IPO的核準;其次,上市后鎖定期長。IPO后,之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交易所上市之日起十二個月內不得轉讓。加上Pre-IPO項目的投資可能會高于其實際價值,若二級市場表現不佳,再加上可能面臨的盈利能力下降,這些可能會造成解禁時獲利不達預期,或退出的推遲。
合縱科技2007年掛牌新三板,2010年1月開啟IPO上市之路,這一路飽經滄桑,兩度被證監會否決,直到2015年6月才正式登陸創業板。整個IPO之路前前后后算起來有五年之久。而世紀瑞爾、北陸藥業的IPO則經歷了兩到三年的等待。
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登錄A股。九鼎投資于2014年4月在新三板掛牌,2015年5月收購中江集團100%股權,在主板市場上間接持有了72%的中江地產股權,之后再通過定增和收購,將PE業務注入上市公司中江地產,并在2015年底更名為九鼎投資,距離其新三板掛牌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掛牌新三板后,IPO成功的幾率遠遠大于過去的沖鋒式排隊IPO。在新三板市場來一次最后的“補血”,也可以讓企業遠比直接IPO走得更遠。
除時間風險外,投資者可能還面臨其他的風險。
東興證券場外市場部負責人湯榮春對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表示,為了實現從新三板到IPO的跨越,有些公司單方面追求短期內的高成長性,而過度消耗了未來的盈利能力,類似于殺雞取卵;或為了短期內取得資金,而用較高估值融資,最后不能實現業績承諾而導致投資者對公司喪失信心,進而影響公司市值表現;或在掛牌中不遵守監管規則,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
此外,對于一些在新三板表現不俗的掛牌企業來說,尤其是稀缺的行業龍頭,轉板意義可能并不大。未來隨著新三板的政策紅利逐步釋放、交易方式逐步放開、投資者門檻逐步降低,大部分能夠在主板、創業板實現的功能,在新三板也將逐步實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