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半年銀行理財品新增近6000款 發行機構同比增逾70家

證券時報 2016-07-04 08:54:56

普益標準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402家銀行共發行54140款理財產品。其中,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達44429款,發行量同比上升5957款,增幅達15.48%;發行銀行數同比增加77家,增幅達23.69%。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普益標準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402家銀行共發行54140款理財產品。其中,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達44429款,發行量同比上升5957款,增幅達15.48%;發行銀行數同比增加77家,增幅達23.69%。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除一個月以下期限理財產品外,其余期限產品收益率差距較小,整體收益率維持在3.7%~4.5%之間。同時,受到收益率持續下滑壓力的影響,長期限產品的收益率定價較為保守,但未現倒掛現象。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下半年銀行理財整體收益率仍將保持下滑趨勢,但下滑幅度可能出現明顯收窄。除結構性產品外,面向普通個人客戶的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收益率將很難超過4.5%。”

發行主體方面,城市商業銀行整體發行量占比繼續擴大,上半年發行量達18744款,占比繼續增長至42%;農村金融機構也展示出強勁的上升勢頭,整體占比同比上漲了11%;相對地,國有銀行與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發行數量占比則有明顯下滑。此外,相比較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各期限產品收益率差距跨幅更大。但由于外資銀行非結構性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較少,因此,整體收益率變化受單只產品定價影響較大。

魏驥遙表示,大型銀行對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表現出了明顯的“控規模、控收益”的態度,該類產品的規模增速有明顯的放緩,取而代之的是加快了凈值化轉型的腳步,即使較難迅速完成凈值化轉型,也會優先向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轉型。因此,2016年上半年,全國性銀行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才會大幅下滑。

據了解,大型銀行除了凈值化的轉型趨勢以外,建立銀行理財產品交易平臺、允許銀行理財產品轉讓,也符合市場的需求及行業發展趨勢。目前已有部分銀行推出線下或者線上的理財產品轉讓平臺,為客戶提供理財產品轉讓服務,甚至還提供代客戶尋找對手方的服務。

此外,今年上半年監管層也加大了對銀行理財的相關監管力度。除部分確實有實施困難的農合機構、村鎮銀行等小型機構外,其他開展理財產品和代銷產品銷售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均應實現自有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 二季度,銀監會還要求所有發行過分級型理財產品的銀行停止新發分級型理財產品。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銀行理財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團隊建設及人才培養出現脫節的情況較為常見。因此,這一階段,委外投資成為銀行理財發展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監管部門可能在下半年發文明確相關規范,基于混業經營的思路愈發清晰,相關條例將會以引導為主,推動相關業務的正面發展。

責編 姚茂敦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半年銀行理財品新增近6000款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资源动态gif |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大 | 亚洲国产无线码在线 | 日本亚洲韩中文字幕 | 亚州性视频在线 |